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657432
辐射诱发人精子染色体畸变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年第3期
     吕玉民 傅宝华 (450052 郑州,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 0 20 3


    关键词: 期刊 zhfsyxyfhzz 0 183-185 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分会第二次中青年专题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登 fur -->


    

辐射遗传效应是放射医学和辐射遗传学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技术难度高,难于直接观察电离辐射对人类配子的诱变效应,以往的研究多是以人类体细胞或动物的生殖细胞作材料,将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类生殖细胞,实验结果往往误差很大。1976年Yanagimachi等[1] 发现获能并发生顶体反应的人精子能够进入去透明带地鼠卵,并能在卵中发育成完全正常的雄性原核进入第一次卵裂。在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1978年以色列学者Rudak等[2] 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首次制备出人精子染色体标本。这一开创性工作由于技术难度大,不易重复,所以自问世以来沉寂了4年,直到1982年加拿大学者Martin等[3] 报道了对18例供精者240个精子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才证实了Rudak工作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继而许多国家的学者报道制备人精子染色体成功[4,5] 。新技术解决了多年来细胞遗传学上未解决的难题,为直接研究辐射对人精子的诱变效应提供了有效手段。现将电离辐射诱发人精子染色体畸变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1.放疗后的肿瘤患者和事故受照者精子染色体畸变研究

    人精子染色体制备技术建立的初期,主要是研究人精子染色体的自发畸变率[2-5] 。人精子染色体诱变研究,最早是1986年Martin等[6] 对放疗前后的癌症患者精子染色体的分析,发现放疗后的癌症患者精子染色体异常率明显高于放疗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7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