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1998年第3期
编号:10659151
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与手术及射频消融疗效的评价
http://www.100md.com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8年第3期
     李莉 张宝仁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上海 200433)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8 0 12 3


    关键词: 期刊 zgxzqbyxdslzz 0 心房颤动专栏 fur -->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我国每年因AF住院的患者是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两倍多。AF作为尚未攻克的心律失常领域中的顽疾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仅就AF的电生理机制研究与手术及射频消融疗效作一综述,旨在为AF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1 迷宫手术设计及其电生理基础、原理与疗效评价

    1.1 电生理基础 Cox迷宫手术最初设计原理是基于当时对AF的认识还处于解剖障碍性折返以及自发心房扑动(AFL)的右房围绕着上、下腔静脉口有两种大折返环(顺、逆时钟方向)的动物实验结果[1,2] ,推测在左房的肺静脉口和左心耳也会存在大折返环。Cox等经过反复动物试验,于1983年建立了心房横断术,并且有效地终止了犬的AF。当时犬的AF模型均是在扩张的左房基础上经起搏刺激诱发的,没有自发的AF。同一时期,Allessie等[3] 采用适合于左、右房腔内形态的探测电极网络,并运用计算机同时记录各探测部位局部心房组织的电激动,发现AF时心房存在多个折返环。从而印证了Moe提出的多发性子波折返的假说[4] ,由此认为AF为纯粹的功能折返,折返环大小取决于不应期的长短。功能折返环直径可小到6~8mm(<1cm),环的中央为无特殊解剖结构的不应组织。这些新的发现无疑与Cox的手术设计原理相矛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95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