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646035
胃肠道息肉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近况
http://www.100md.com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
     邹寿椿 张成武 310014 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2000 0 3 2


    关键词: 期刊 zgwcwkzz 0 71-75 专题论坛 fur -->


    

胃肠道息肉(alimentary tract polyps)是指突起于胃肠道黏膜的广基或带蒂的隆起性病变,属形态学上的描述性概念,其性质只有通过组织学检查才得以确定。胃肠道息肉在组织学上包括多种恶性、交界性和良性病变,并随其病变部位、数量及自然病程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发生方式和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临床上消化内镜的普及,胃肠道息肉的检出率有增高趋势。对有消化道症状者,行内镜检查时息肉的发现率为10%~60%左右,无明显性别差异[1] 。由于消化道腺癌可由良性的腺瘤通过若干年的缓慢发展过程演变而来,新近的研究又表明许多原发为特征性的非肿瘤性息肉仍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所以,近年来胃肠道息肉的诊治问题又颇受关注。

    
一. 胃息肉

    
(一)病理组织学分类

    胃息肉形态学上的分类方法较多,常用的是日本山田分类法[2] ,它将胃息肉分为4型:Ⅰ型最为常见,息肉形态一般呈无蒂半球形,息肉隆起与胃黏膜间角大于90°,色泽与周围黏膜相似或稍红,好发于胃窦、胃体及胃底;Ⅱ型息肉常呈半球形,无蒂,息肉隆起与胃黏膜间角近90°,表面发红,中央可见凹陷,多见于胃体、胃窦及胃底交界处;Ⅲ型息肉好发于幽门窦部,表面不规则,呈菜花样、山脉状或棒状,无蒂,息肉与黏膜间角小于90°;Ⅳ型息肉有细蒂,蒂之长短不一,表面光滑,可有糜烂或近似颗粒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5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