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647091
外科真菌感染诊治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9年第6期
     吴承堂 黎沾良 吴承堂(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 广州 510515);黎沾良(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外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9 0 6 6


    关键词: 期刊 zgpwjcylczz 0 综述 fur -->


    

60年代以前,真菌血症仅见于严重烧伤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968年Krause等〔1〕 发现给动物喂服白色念珠球菌后,血及尿培养可呈阳性,证实真菌能穿越组织造成感染。80年代以来,外科领域各种损伤机体防御机能的侵入性操作被广泛应用,日益突出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加上化疗、放疗及免疫抑制剂对人体免疫机能的损伤,外科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当前危重患者主要致死因素之一。

1 现状

外科真菌感染分为两大类〔2〕 ,一是创面或创口浅部真菌感染,二是深部真菌感染,包括侵入性真菌感染,系统性真菌感染或全身播散性真菌感染。导致感染的常见菌种主要是条件致病真菌,包括念珠菌属、球拟酵母属、曲菌属、隐球菌属、毛霉菌科。在引起感染的菌株中,我国以念珠菌最为常见,其次为曲菌、孢子丝母菌和隐球菌等。临床研究表明,白色念珠菌已成为当今外科危重患者感染的致命病原体〔3,4〕 ,真菌感染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深部真菌感染日趋受到重视,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由真菌引起的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9.6%~11.8%〔2〕 ,病死率为30%~80%〔5〕 。目前在发达国家,外科ICU病房内对真菌感染的防治已被置于与防治细菌感染同等重要的地位〔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6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