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缅怀学习
编号:10689357
师生情未了——悼念何绍奇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75期
     卫 明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我与何绍奇教授相识于19年前,当时我正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修读硕士学位,虽然学的是中西医结合专业,但有时也会抽空旁听中医班的课程。当时何教授精彩的讲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旁征博引,见解独到,深深吸引了我。后来得知他是文革后中国中医研究院首次录取研究生的状元,心里就更增添了敬仰之情。

    其后,虽然我与何教授南北分隔,但始终没有忘却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老师。他所编写的《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是我最喜爱的著作之一,并私下封他为中医界的“散打之王”。

    我到香港浸会大学从事中医教育工作以后,时时感到香港中医教育资源的匮乏,尤其是高质素的老师更是凤毛麟角,于是又不时想到何教授。可惜他当时正在周游列国,无法联系得上。

    3年前赴北京开会时又一次打听何教授的消息,没想到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同学告诉我何教授正好赋闲在家。听到消息后我立即赶赴何教授家,将自己想请他来港教学一事相告。本来以为何教授未必愿意离开北京舒适的生活,谁知当他听我介绍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以及我对“中医大讲堂”网站的设想,非常高兴和支持,当场表示愿意来港助我一臂之力。

    何教授来港后不论是对学生的教诲,对网站的贡献,还是对香港中医界的示范,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

    其实,我还有一个秘密是大家甚至连何教授都不知道的。那就是想借何教授在港之机多跟他学两招,进而正式向他拜师。所以我抓紧每一个与何教授相处的机会向他讨教,甚至连一起午膳的机会也不放过。只是后来不忍心他因为坐班过于劳累,才忍痛放弃了这些机会。由于身份尴尬,我不想何教授因为我是他的“上司”而勉强收下我这个愚钝的学生,打算等何教授完成了在香港的工作时,再郑重地向他提出拜师的申请,谁知我却永远失去了这一机会!

    敬爱的何老师,如果您还能听得见我的这些话,恳请您念在我对您近20年的仰慕之情,收下我这个学生,我会一生一世以作您的学生感到自豪。,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