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01257
你了解疫苗吗?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18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7.18
     6月17日,安徽省泗县大庄镇2500名中小学生接种甲肝疫苗后,有近300名出现异常反应。后经卫生部专家确诊,这些孩子的异常反应为“群体性心因反应”,与疫苗无关。有关人士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和人们对疫苗的不了解有关。在一部分孩子出现不适后,周围人不正确的认识和解释,又诱导出了更多的“患者”。

    免疫接种是人类防治传染性疾病的一项最为有效的方法,也是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应该享有的一种医疗保健措施。但由于对疫苗缺乏了解,有的家长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有的孩子出现接种反应后,家长往往手足无措,等等。因此,要更好地应用疫苗防病,人们对它的作用、安全性应有一些了解。

    ——编者按

    可以说,疫苗的发现是人类在医学领域里最伟大的发明,每一种新疫苗的诞生都是人类战胜一种传染病的伟大胜利!至今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药品,能像疫苗一样以极其低廉的代价把某一种疾病从地球上消灭。
, 百拇医药
    ■作用:自动免疫

    要认识疫苗,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叫免疫。免疫是指人获得抵抗疾病能力的过程,而免疫力即指人类抗御疾病的能力。

    免疫分为两大类。一是先天性,也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指人体针对所有病菌和致病物质的抵抗力,包括体表屏障作用、血脑屏障作用,细胞吞噬作用,体液和组织中的各种抗菌物质等。二是获得性也是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获得性免疫又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无论是自动还是被动免疫,都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类免疫。

    自动免疫是人体受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后,产生免疫力,用这种免疫力来对抗微生物。其中的自然免疫力是通过感染疾病而获得的,比如,人们患鼠疫、天花、霍乱等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力。早期欧洲人把天花带到新大陆时,土著人因为没有免疫力而大量死于天花,但后来有一部分人获得了免疫力,便顽强地生存下来了。现在普遍认为这种从疾病自然获得的免疫力最好,因为这样人体内的免疫印记最深,持续的时间最长,因而对人的保护最为有效。
, 百拇医药
    而自动免疫中的人工免疫,是通过灭活或减毒的微生物诱导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力。这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成就最为辉煌的免疫方法,如人们对天花、脊髓灰质炎、肝炎、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等都是使用这种方法来免疫的。我们所说的疫苗,指的就是这些灭活或减毒的微生物。

    被动免疫,是不通过感染过程或诱导过程而直接获得免疫力(多为抗体)。它也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类,前者指婴儿通过血液和哺乳被动从母体获得,后者指注射同种或异种抗体获得。在2003年“非典”(SARS)流行期间,用病愈后病人的血清(含有抗御SARS病毒的抗体)对一些患者进行治疗,就是被动免疫中的人工免疫。这种用来被动免疫的抗体,不是我们所说的疫苗,一般叫“抗某某抗体”。

    ■种类:有“死”“活”之分

    用疫苗来自动免疫,通俗地讲,就是用少量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制作成各种制剂,注入人体,以刺激人体产生抗御疾病的能力,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使人免患传染病。从理论上讲,有多少种疾病就可能生产多少种疫苗,但由于人类的认识和技术的局限,现在只有为数不多的疫苗研制成功并使用,而且一种疫苗只能防一种疾病。
, http://www.100md.com
    疫苗首先分为菌苗和疫苗,前者由细菌和螺旋体制成,而后者由病毒或立克次体制成。不过现在习惯上将这两种疫苗统称为疫苗,也就是广义上的疫苗。在这个基础上又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

    用人工变异或直接从自然界选择出来的毒性高度减弱并且基本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称为活疫苗,也称为减毒(灭)活疫苗。现在常用的活疫苗有鼠疫疫苗、卡介苗(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防小儿麻痹症)和麻疹疫苗等。活疫苗的毒性高度灭活,但能有效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即产生大量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围攻病原体,以阻止或限制疾病的发生。

    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后制成制剂。这种疫苗虽然致病原已死亡,但组成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成分仍然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即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因而也能诱导人体产生针对该种疾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以防御疾病。现在我们常见和使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伤寒、霍乱、流脑、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狂犬病、钩端螺旋体和斑疹伤寒疫苗。由于死疫苗的免疫原性较低,所以要多次接种才能产生较高的免疫效果。人们为了减少死疫苗的接种次数,也将死疫苗做某些合理的混合,制成混合疫苗,如百、白、破三联疫苗,注射后能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 http://www.100md.com
    ■研制:过程复杂

    疫苗的制作有两个重要要素,一是有效,即有免疫原性,能刺激人体产生反应,启动体液和细胞免疫过程。二是要安全。这两个要素其实是矛盾的,如果免疫原性(毒性)太大会不安全,如果免疫原性太小则起不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作用。需要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因此制作疫苗是一个技术性非常高、非常艰难的实验过程。

    比如我国研制的甲肝疫苗,就是经过许多次实验制成的。1978年,毛江森院士在国内率先进行甲型肝炎疫苗的研究,15年后,他分离出甲型肝炎病毒(HAV),并培养出甲肝减毒活疫苗毒种(H2减毒株),制成安全有效的活疫苗。

    再让我们以流感疫苗为例,看一看疫苗的制作过程:将流感病毒接种在鸡胚胎蛋白中进行培养,再经化学药品去除其活性,然后裂解(所谓裂解是指用化学制剂裂解流感病毒),提取病毒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制成疫苗。这样的疫苗又称为亚单位疫苗或化学疫苗,即只用病原微生物的一部分成分来制作疫苗,这样流感病毒疫苗就只含有抗原成分而没有病毒的活性存在,因而能保证安全性。
, http://www.100md.com
    如今,为了提高疫苗的安全性,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把病原微生物中的免疫有效成分提取出来。这就不仅能提高免疫效果,又能减少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疫苗的安全性。

    ■安全:没有绝对

    正如任何药物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性一样,任何疫苗都会有副作用和安全问题,只是副作用的大小不同而已。因为在制作疫苗的过程中,工艺不可能百分之百纯化,提取的病原微生物的成分,以及灭活过程也并非百分之百精确,还有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有某些杂质掺杂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但这些问题只是引起极少部分人的反应,极个别的可能有生命危险。

    但是,某种疫苗如果经过了动物实验,以及人体的三期试验,并被批准上市全面用于人群,那就说明它的副作用非常少,即使出现问题也是极个别问题。所以,只要是正规疫苗,而且流通过程和注射操作都是规范和科学的,就不会有大的副作用,更少出现生命问题。也就是说,只要经过正规的渠道购买疫苗,并按科学要求保管和使用疫苗,就是安全的。

    文/张田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