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62999
药品降价该让百姓有感觉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18日 中华女性网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正在酝酿之中,并将择期出台。

    目前,国内药品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方式,其中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少数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和特殊性的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其他药品价格由企业自主确定。这次降价将尽量挤压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的中间环节泡沫,这样既保障医药企业的合理利润,又能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近年来,为了切实减轻群众药费负担,自5年前国家第一次调低药品价格后,已经多次降低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仅从2001年以来,累计降价金额已达300亿元左右。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普通百姓对于这一事关民生的“利好”消息,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欢欣鼓舞,甚至很多药品却在悄悄地涨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除了市场因素和国家调控药价造成的波动外,药品企业要通过GMP标准(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必然要增加药品生产成本,造成药企竞相涨价,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花钱埋单的只能是消费者。

    另外,受体制和机制的制约,降低药品零售价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间环节的利益分配格局,而药品流通环节的成本居高不下,必然带来药价“虚高”,甚至时常出现反弹。

    目前,国内常用药大约有7000多种,其中4000多种在药店有售。降价的只是其中的极小一部分,且这些降价药大多属于广谱抗菌素,这就给医生开药时留下一个权衡的余地。药品降价必然造成药厂给医院和医生的“回扣”缩水,那么,医生开药时就会舍弃这种药,给病患者开具其他没有降价的广谱抗菌素,反正广谱抗菌素的替代性很强;而药厂所惯用的伎俩则是减少或停止生产降价药品,或改变药品名称或更换包装,换汤不换药,以维持药品价格。

    不言而喻,由于药品消费和终端销售环节缺乏竞争机制,零售环节无法形成有效竞争,尤其是“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使药品销售与医疗机构和医生之间发生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最终到病患者手中药品价格都要经过层层加码,形成“天价”也就在所难免了。

    药品屡次降价,百姓却难得实惠,这表明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规范药品购销行为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医药价格问题,除了要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的监管体系外,更应该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业经营,在医药卫生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医疗机构间的有序竞争;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通过整合资源,逐步解决重复建设问题;在医疗保险领域通过扩大投保覆盖范围,建立医疗费用约束机制。为确保百姓真正从药品降价中获得好处,有关部门应采取必要措施落实药品降价的效果,一方面,要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对不按时、不按规定执行降价的单位,将依法查处;另一方面,适时降低其他抗感染类药品的价格,保持同类药品间的合理比价关系,以防止药品替代;此外,充分发挥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

    如果能将上述措施落到实处,百姓才能够真正从药品降价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益处!(吴学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