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01265
老药未退新品争雄——国内抗组胺药物市场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21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7.21
     组胺是引起炎症和过敏性疾病的一类物质,是速发型过敏反应(临床最为常见一类变态反应疾病)的重要的化学介质之一。上世纪40年代初,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被发现,从此揭开了过敏性性疾病的治疗新篇章。根据和组胺竞争的靶细胞受体的不同,抗组胺药物被分为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以上世纪80年代为界,之前上市的为第一代产品,如苯海拉明、扑尔敏、非那根等;之后应用于临床的产品被称为新型第二代,以西替利嗪、阿司咪唑为代表。

    ■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主力”

    北京军区总院皮肤科杨蓉娅主任告诉记者,过敏性疾病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在不同器官和组织发生的临床表现各异,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罹患过敏性疾病;冷空气也可以成为过敏源,还有部分病人对抗过敏药物有过敏反应。

    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一直较高,且呈日益增多的发展趋势。据美国过敏反应学会报告,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约为人口总数的20%~40%,已成为美国第六大慢性疾病。欧洲过敏反应学会的报告显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在欧洲的发病率约为10%~20%。英国研究人员发现,1/3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会发生过敏反应,1/5的人患有花粉症;1/5的学龄儿童受到哮喘的困扰;1/6的儿童得过与过敏反应有关的皮肤病,特别是湿疹。据沈阳军区第202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魏庆宇介绍,有专家预测,在15年内,全球患过敏疾病的人数将占人口的1/2。而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该类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预防的疾病”。
, 百拇医药
    一直以来,抗组胺药物都广泛应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脱敏治疗,尤其是用在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治疗领域。此外,抗组胺药物还常与其他药物制成复方制剂用于感冒发热,深得医患双方的信赖。可以说,巨大的需求带来了抗组胺药物市场的繁荣。据杨蓉娅介绍:在医院就诊的皮肤病患者中,过敏性皮肤病约占30%,而70%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都要用到抗组胺药物。据推算,2003年抗组胺药的医院销售额约为5.3亿元。中国药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前三个季度,16个城市样本医院的抗组胺药物用药金额为56,249,713元,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1%。

    ■新一代药物风头正劲

    如今活跃在临床一线的抗组胺药物多为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研究表明,新一代药物在临床疗效、使用安全性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

    最先获得成功的当属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的产品氯雷他定(Loratadine,Clafifin)。1998年,该药排名世界十大处方药第七名,当年销售额为19亿美元左右;1999年即跃升为世界十大畅销药第三位,全世界销售额达到41.6亿美元,成为世界最畅销抗组胺药物。之后,陆续上市的特非拉定、阿斯咪唑、西替利嗪也为其开发公司带来丰厚利润。2003年,安万特公司的非索非那定(Fexofenadine)在美国上市,当年即在美国市场实现销售额16亿美元,位列第二十六位;辉瑞公司的西替利嗪(Cefifizine,Zyrtec)以年销售额14亿美元排名第三十三位,年增长率达到20%;先灵葆雅公司的地氯雷他定(Delo鄄raudine,Clafinex)则排在第六十六位,年销售额为7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6%,而氯雷他定的年销售额下降了79%,只有3.7亿美元;咪唑斯汀是2002年以后由西安杨森进口分装引进我国的,法国圣德拉保药物公司等的产品也于2003年正式进入中国医院市场。
, 百拇医药
    据统计,2003年抗组胺药物医院用药金额排名前三位的品种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和咪唑斯汀,此三者占据了抗组胺药物市场85%的份额。与2002年相比,西替利嗪继续保持首位,市场份额略有增长,氯雷他定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咪唑斯汀市场增长平稳。2004年前三个季度西替利嗪的样本医院购药金额为21,265,069元(占37.8%),氯雷他定为22,585,442元(占40.15%),咪唑斯汀为5,046,107元(占8.97%)。与2003年同期相比,上述三个品种的医院用药金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传统药物并未过时

    早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等),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容易引起嗜睡和精神运动失调等,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也正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优势之一。但新型抗组胺药物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抗组胺药被淘汰。从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张宏誉教授主编的相关教材中可以了解到,与新型抗组胺药物相比,传统药物尚有许多优势,如在治疗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皮肤病方面,传统抗组胺药物可能比新型产品的止痒效果更好,因为传统抗组胺药物的嗜睡作用能提高患者的痒感阈值。杨蓉娅告诉记者,一些过敏皮肤病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的退休患者会要求医生给予“吃了想睡觉”的药物,因为这样会减轻皮肤瘙痒难忍带来的痛苦。
, 百拇医药
    据了解,苯海拉明、扑尔敏的多种剂型及复方制剂至今仍在美国广泛使用。在地域经济发展尚不均衡的中国,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价格便宜的第一代传统抗组胺药物尚未退出临床一线,扑尔敏仍然是许多地方医院中处方量最大的抗过敏药物。除过敏性休克外,过敏性疾病一般并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医生应为病人选用具有适当性价比的药物。据杨蓉娅介绍,由于考虑到患者的经济实力等具体情况,扑尔敏、赛根定等低廉抗组胺药物在处方中仍占有相当的比例。

    ■专利到期影响市场格局

    多年以来,抗组胺药物在疗效增强、不良反应减低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其总体市场也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近年来,药物专利到期,仿制品陆续上市的问题对该市场走向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氯雷他定的专利到期,国际抗组胺药物市场上由开瑞坦(先灵葆雅,氯雷他定)、艾尔(安万特,非索非那定)、仙特明(辉瑞,西替利嗪)主宰的“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倾斜。
, 百拇医药
    国内市场情况是,上海先灵葆雅、比利时UCB公司、山东鲁南制药、西安杨森、江苏苏州东瑞制药五家企业的产品占据了2003年国内抗组胺药物医院市场76.64%的份额。其中,先灵葆雅的氯雷他定占据了近1/3的医院市场;比利时UCB和山东鲁南制药都以西替利嗪单个品种位居第二、第三位。

    从单品种来看,氯雷他定最先受到专利到期的影响。该品种在2002年11月底获得FDA批准作为非处方药物销售后,即有大量的仿制品上市,开瑞坦的市场份额开始受到通用名药的蚕食。2003年上半年,开瑞坦的销售额只有2.21亿美元,比2002年同期的4.5亿美元下降了85%。虽然先灵葆雅公司推出了更加有效的新一代产品,仍然难以挽回开瑞坦逐渐失去的“阵地”。2003年,先灵葆雅的产品占据了氯雷他定医院市场九成以上的份额,2004年前三个季度先灵葆雅产品的市场份额不到八成,而河南三门峡赛诺维制药(13.94%)、深圳海王生物工程公司(2.37%)、北京双鹭药业(2.33%)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上升,分列第二、三、四位。国内现已有60多家抢仿氯雷他定的生产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百拇医药
    西替利嗪是比利时UCB公司在1987年研发成功的产品,2000年即在国外抗过敏药物中占据了21%的市场份额,2002年全球畅销药排名第四十五位。由于西替利嗪的非专利药已在美国上市,其处方药市场自2004年起开始下滑。2000年以前我国医院市场的西替利嗪几乎被进口品种所垄断。由于西替利嗪在我国不存在专利的问题,如今已有山东鲁南制药、苏州东瑞制药、江苏扬子江药业、连云港恒瑞等10余家企业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进行生产。2004年的医院市场上出现了江苏联环药业、北京康迪尼制药、成都民意制药、海南三叶药业、加拿大龙灯制药等约20家企业的产品。国内医院市场上,山东鲁南制药的产品2002年和2003年的市场份额均超过三成,位居首位;2004年前三个季度样本医院用药的统计数据显示,比利时UCB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四成,跃居第一;之后是山东鲁南制药(31.57%)、江苏苏州东瑞制药(14.39%)、印度太阳药业(3.4%);丽珠制药和山东齐鲁制药的产品也进入了医院市场。

    ■各企业纷纷出招
, 百拇医药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专利束缚的消失,国内抗组胺药物市场将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有业内人士指出,抗组胺药物正向OTC市场进发。实际上,目前国内药店的息斯敏、敏迪、开瑞坦均在处方药柜台,而其他品种在国内OTC市场的进程还有待关注。应当说,国内抗组胺药物市场已呈现群雄逐鹿的局面,国内药企产品开始抢占原来被合资或外资企业产品独占的市场。面对生产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市场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竞争环境日益严峻的现实,各企业在如何应对呢?

    对于当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高价位抗过敏药物,一些医生认为,各品牌药品的疗效并无多少差别。而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的一些副作用也不容回避:某些药物因导致胃排空时间缩短,致使服用者食量增多而体重增加;部分患者在以每日5毫克的剂量服用西替利嗪时会出现嗜睡现象等。这也许正是一些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推出更新换代产品的原因。目前,西安杨森继息斯敏之后推出了新产品皿治林(咪唑斯汀);在西替利嗪医院市场占据重要位置的山东鲁南制药正在加紧研究开发左西替利嗪、复方伪麻西替利嗪等疗效更好的西替利嗪替代品,期望能依靠新产品开发和提高产品质量来进一步拓展市场。

    熙熙攘攘的抗组胺药物市场还存在哪些空白点?江苏联环药业在已有敏迪(特非拉丁)之后,又于2004年5月推出了苏迪(即依巴斯汀)。据江苏联环药业的市场部副经理齐刚先生介绍,这是针对国内市场的抗组胺药物半衰期较短的现状而推出的新品种。由于依巴斯汀是目前惟一的持续24小时抗过敏的药物,对于慢性过敏性疾病,例如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及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等需要长期服用抗组胺药物的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文/本报记者 阮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