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87771
交流最新进展 提高诊治水平——第13届世界神经外科学大会集粹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23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7.23
     6月19日~24日,第13届世界神经外科学大会(13th World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ry)在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召开。由世界神经外科学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组织的世界神经外科学大会每4年召开一次。这次大会收到论文1800余篇,近100个国家的4000余名神经外科医师参加了大会,大会讨论内容涉及了神经外科学的各个领域,显示出世界神经外科学正在飞速发展。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组织我国近150名神经外科医生参加了这次国际神经外科盛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部分医师分别参加了各专业领域会议,该院曹勇教授、赵继宗教授组织与会医生对该大会相关内容进行了编译整理。

    ——编者按

    脊髓脊柱外科治疗研究各有千秋

    脊髓脊柱外科是此次大会关注的热点。大会专家就脊柱外科、Chiari畸形及脊髓空洞的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治疗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或论经验,或言面临的挑战,均代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水平。
, 百拇医药
    ■脊柱外科受关注的焦点是微创

    在此次神经外科大会上,关于脊柱外科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微创脊柱外科(MISS)方面。

    美国Dr.Chiu分析了来自多家医疗中心的3.2万例行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病例,结果显示手术成功率超过92%,死亡率为0;患者的满意率大于9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微创脊柱外科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血肿,血管、神经损伤,硬膜纤维化,过度镇静,手术节段选择错误,脑脊液漏,软组织损伤,椎间盘切除不足,马尾神经损伤,椎间盘炎,肠管及输尿管损伤等。他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并发症通过适当的训练是可以避免的,而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优点更加突出:可以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应用清醒麻醉,从而避免与输血、伤口愈合及全麻相关的医源性损伤。

    美国Dr.Jallo以其制作精美的幻灯演示了目前颈砣诤纤τ玫降囊恍┘际?br>方法。他认为,颈枕融合所用的钉棒或钉板结构内固定器械,已经取代了以往的线缆加Halo氏架的固定方式。他所分析的27例患者应用了包括C1椎弓钉,C2椎弓根螺钉,C3~C6侧块螺钉和C7椎弓根钉等方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术后长期外固定的痛苦。
, 百拇医药
    来自巴西的Dr.Ribas向大家演示了一种新型的内固定装置Dynafix。这是一种固定在棘突及椎板间采用小切口即可植入的装置,他将其应用在218例腰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的患者身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它微创脊柱外科方面的论文还包括脊柱导航下内固定的植入,椎间盘镜的应用,胸腔镜、腹腔镜在脊柱前路手术方面的应用,人工椎间盘的应用,辅助器械如术中三维C臂(ISO3D)及术中超声波和术中导航等等,涉及脊柱外伤、肿瘤、炎症、畸形及退行性变等诸多方面。

    ■Chiari畸形及脊髓空洞治疗方式没有定论

    此次神经外科大会关于chiari畸形及其脊髓空洞的治疗问题是争论较多的一个热点。据统计,自1983年MRI的发明,解决了chiari畸形及脊髓空洞的诊断问题后,文献报道的手术例数超过5000例,病例数超过9000例,但它的最佳治疗方式依然没有定论。
, http://www.100md.com
    来自德国的Dr.Aschoff对他自1970年收治的788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病例进行了分析,其中362例根据不同情况共施行了572次手术,包括硬脑膜成型及脑脊液蛛网膜下腔分流手术。结果显示枕大孔减压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而在创伤后脊髓空洞的治疗中,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也取得了良好的病例。来自罗马的Dr.Lenzi分析了他自1990年至2002年收治的46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病例,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后颅凹减压及C1后弓切除手术。术后结果显示97%的患者症状停止发展,很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他认为,枕大孔减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可以控制Chiari畸形及脊髓空洞症状的发展,因此没有必要施行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手术;越早进行手术干预就越有可能改善临床症状。韩国的Dr.Chung采用脑脊液电泳的方法对无Chiari畸形的单纯脊髓空洞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通过减压手术来恢复脊髓空洞与蛛网膜下腔间的流体动力学平衡,比单纯的空洞腔引流要有效的多。智利的Dr.Valdivia总结说,目前世界上对Chiari畸形病理类型与手术方式的关系还存在争议。他认为,外科干预在患者还未出现明显功能障碍前进行将获得良好的结果,而一旦患者已经存在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的功能恢复效果将会很差。
, 百拇医药
    MRI检查、脑脊液(CSF)动力学研究及颈部过屈过伸或牵引状态下CSF动力学研究等手段,对判断CHIARI-I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病理机制有较好的帮助。特别是装有新型软件的彩色多普勒,对研究枕大池、小脑扁桃体、脑干及其脊髓空洞具有特殊意义,手术中实时监测上述重要结构及其减压后的变化,对手术方案及其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

    ■脊髓肿瘤治疗仍面临挑战

    脊髓髓内肿瘤依然是神经外科最具挑战性的疾患之一。总而言之,手术技术日趋成熟。各国学者对手术中使用电生理监测技术(SSEP/SMEP)使脊髓髓内肿瘤手术切除更加安全,但对术中电位变化或消失是否即停止肿瘤切除,以求保证术后脊髓功能尚无一致标准。

    脊髓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依然需要通过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MRI能发现病变部位、脊髓形态及其血管情况,但确诊仍然需要通过脊髓血管造影。
, 百拇医药
    有学者提出,脊髓肿瘤性血管病变(血管母细胞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当出现症状时,应及时诊断,早期手术,力争完整完全切除病变。

    对脊髓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对于局限性位于脊髓背侧或髓外者,应争取手术切除;对于范围广泛的血管畸形,且主要位于髓内或腹侧面者,手术难度大,效果差,栓塞治疗应为首选。

    CYBERKNIFE是一种新型的放射外科治疗技术,其对大的脊髓血管畸形治疗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前景,其独特的定位技术和放疗技术相结合,使得所有其他放疗外科治疗技术的魅力黯然失色。很多与会专家提出,CYBERKNIFE对脊髓血管畸形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关注。

    (王德江 刘藏 王贵怀 编译)

    重视颅脑外伤的多通道监测

    脑外伤后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处理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这需要尽早获得脑部受伤后病理、生理、影像、功能等多方位的信息,以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提高针对特定继发损伤的抵抗能力。颅脑继发损伤早期常常是没有临床表现的,出现临床表现时往往问题已十分严重和不可逆。脑外伤后神经系统的多通道监测能够使医生获得多种脑病理、功能的客观参数,可以直接影响药物或手术干预,减少不必要的治疗。
, http://www.100md.com
    目前临床常见的监测手段包括尿量、体温、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氧饱和、二氧化碳分压、血气分析、颅内压监测和脑血流多普勒超声等,而持续脑电监测(EEG)、颈静脉和脑组织氧分压,脑微透析等手段显示了新技术的优势。

    ■持续EEG

    与会者认为,近20%的脑外伤患者会出现癫痫,一般为非抽搐癫痫。这种癫痫只有持续EEG能够捕捉,癫痫可以发生在受伤局部或广泛全脑,及早发现和处理癫痫能够减轻继发损伤,控制死亡率。

    ■脑氧合功能

    脑缺血经常发生在脑外伤后。外伤后的12小时内缺血发生率为30%。额外的过度换气可加重脑缺血。在调整治疗时如改变机械通气,需要对脑氧合进行评估。目前常常用脑灌注压(CPP)评估脑血流,避免脑缺血。有研究观察到在受伤早期的灌注CT显示:脑灌注情况和脑灌注压的关系不确定,当CPP大于70毫米汞柱时也可有脑缺血发生。这主要是由于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损伤。因此判断脑灌注不能根据CPP来预测,直接监测脑组织氧合和氧利用比监测CPP更好。目前监测脑氧合方式有两种:整体方式为颈静脉氧饱和度,局部方式是脑组织氧分压监测。
, 百拇医药
    颈静脉氧饱和度提示脑缺血或脑充血和氧供给情况。氧化代谢在脑外伤后常常降低,氧化代谢减少程度是提示预后的指标;脑充血发生是由于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损伤引起的。实时监测颈静脉氧饱和度,调整血压和通气参数,能够避免过度脑充血或脑缺血,减少外伤引起的广泛脑水肿。

    直接脑氧监测提供局部指标。新研制的探头可具有监测颅内压和脑氧的功能。脑氧分压代表氧的供给和利用的平衡,能够大体反映氧利用和氧供给。在足够CPP时脑氧分压可以降低。脑氧分压降低是非良性的,与脑缺血密切相关,脑氧分压10毫米汞柱是预后评估的界点。脑氧分压随氧供提高,氧分压提高提示脑代谢改善。

    ■脑微透析

    专家认为,脑微透析可以获取细胞外代谢产物和神经介质的信息,反映脑代谢,常常和脑氧分压联合决定是否存在脑缺血或其它代谢改变。细胞外葡萄糖在外伤后减少,提示预后不良。这可能是由于脑缺血,糖利用增加。乳酸盐/丙酮酸盐比值是好的脑代谢和缺血的指标,用于监测脑血管痉挛。该比值或樗嵫?葡萄糖比值增加提示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
, 百拇医药
    (曹勇 编译)

    神经内镜提高手术效果

    此次大会共有12篇论文讨论神经内镜的应用。神经内镜结合手术显微镜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及鞍上肿瘤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内镜下术野清楚,易于发现残存肿瘤,而且鼻科方面的术后并发症显著降低。

    我国王东海等报告,立体定向脑室镜透明隔囊肿造瘘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希腊和德国学者用内镜进行透明隔及侧脑室、第三脑室肿瘤的切除,显著减少了对表面脑组织的牵拉,可以进行多方向观察,尤其是显微镜视线“盲区”,肿瘤全切率可达82%,术后神经功能缺陷发生率仅为3%。

    意大利、日本及德国学者在周围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内镜治疗侧隐窝狭窄。此方法是在常规椎板切开后,内镜下扩大侧隐窝,这样术野更开阔,术中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侧隐窝狭窄程度,直视神经根使神经减压更安全、更充分,而且止血满意,操作顺利,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日本学者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的手术,以最小的创伤,取得与传统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德国Martin Komp等还认为,内镜下更容易切除较硬的组织,清理椎间隙效果满意,从而降低复发率。
, http://www.100md.com
    内镜下夹闭动脉瘤(未破裂,包括前循环和后循环)手术,可以缩小骨窗,甚至可以通过对侧入路进行手术;可以仔细观察肿瘤,帮助选择合适的钳夹部位,并且不会增加手术的致死、残率率。Alessandro Di Rienzo利用内镜观察、切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囊壁,显著降低了血肿复发率。

    内镜的广泛应用,也促进内镜设备的研发更新,德国的Frazee高级内镜系统,内镜直径为9毫米,堤蹇梢酝ü嗥餍担ǔ逑醋爸茫徊捎霉憬蔷低罚?br>以更清楚地看到器械进出术野;在清除血肿或者脑活检时,镜头可以退回镜鞘内,避免血液污染;配有特制双极、显微剪刀、吸引和持物钳,而且双极电源及外接显像装置与普通内镜兼容良好。

    (王新生 编译)

    胶质瘤基础研究涉及面广

    有关胶质瘤的研究正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本次大会关于胶质瘤的基础研究较多,有些研究已获得很多有价值的进展。
, 百拇医药
    ■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的研究

    研究发现P73、Th2(IL4,6,10)型细胞因子、TGF-β2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升高,而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且表达升高程度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提示这些基因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Laminins、Galectin-1和Nestin在胶质瘤中表达升高,且其表达升高与胶质瘤细胞的移动能力和侵袭性相关;SLIT-2,3基因的失活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SLIT-2,3基因的失活是通过启动子区甲基化来实现的。

    ■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

    有研究结果显示,P53表达升高的患者对辅助治疗不敏感,且复发时间短;血浆中存在抗胶质瘤表达抗原抗体的患者生存期长。

    ■胶质瘤的基因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用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载体将IFNβcDNA转染骨髓来源的DC细胞和脾脏来源的T细胞与胶质瘤细胞共同培养,可杀死肿瘤细胞;用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载体将P21WAF1/CIP1基因导入,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胶质瘤细胞凋亡;采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将BAI1基因转染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的形成;5FC/yCDyUPRT联合基因治疗具有抗肿瘤作用;针对XRCC的小RNA干扰技术,可以作为化疗增敏剂。
, http://www.100md.com
    ■胶质瘤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在胶质瘤中活化T细胞、自然细胞毒物(NCT)、IgG、IgM、IgA降低,提示胶质瘤对宿主的免疫功能具有损害作用;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用于治疗接种于裸鼠的胶质瘤,结果显示肿瘤生长受抑制,且副作用小;在免疫受损的胶质瘤患者血浆中,缺少共刺激的微胶质细胞,其免疫功能受损可能与此有关。

    ■促进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Curcumin可以抑制NF-kappaB的活性,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和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组织胺可以使胶质瘤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升高,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肖新如 编译)

    大会撷英

    ■帕金森病治疗方法仍在探索
, 百拇医药
    本次大会有关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的论文共有14篇,专题讨论两次,相关主题(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讨论3次。大家认为,帕金森病的病因到目前为止还不十分清楚,虽然诊断上并不困难,但更好的治疗方法仍在探索中。

    目前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有:脑深部电极刺激(DBS);伽马刀;运动皮层电极刺激;神经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动物实验)等。而丘脑核团损毁术,因副作用和并发症多目前基本已不再采用。

    大会有关DBS的报道较多,但总例数不多,对靶点的选择存在争议,选择丘脑底核的报道占多数。多数作者认为DBS治疗帕金森病的确有效,但也有作者(来自英国)认为需要进一步随访才能得出结论。基因治疗目前还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临床前研究。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好的方法用于临床。

    (葛明 编译)

    ■烟雾病仍是神外领域的难题
, http://www.100md.com
    大会共有6篇关于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的研究报告,分别来自日本、韩国和我国,各两篇。

    在临床研究方面,我国学者报告我国烟雾病临床特点是成年患者多、临床表现TIA及癫痫少见、而脑梗死的相关症状多见,且出血表现多为女性患者。日本学者报告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可帮助判断烟雾病患者手术前后血管改变的情况,部分替代脑血管造影检查。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学者报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烟雾病患者脑脊液中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bFGF可能与烟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韩国学者报告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QB1*0609/DRB1*1302也可能与烟雾病发病相关。

    总之,目前烟雾病的病因不明,手术效果不肯定,手术方法仍在探讨中。

    (赵元立 张岩 编译)

    (此次大会关于颅内肿瘤治疗进展的报道将在下期详细刊发,敬请关注), 百拇医药(王德江;刘藏;王贵怀;曹勇;王新生;肖新如;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