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87791
SARS临床与基础研究凸显七大成效——研究获2004年北京市科技一等奖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23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7.23
     本报北京讯 记者白毅报道 SARS为首发于我国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新发传染性疾病。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等单位联合进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SARS的临床血清学、病原学诊断、免疫学、病理生理学与病理学、临床描述医学、诊断与治疗学及防护研究七个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日前该研究获得2004年北京市科技一等奖。

    据研究负责人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教授介绍,在临床血清学研究方面,该项目完成了国内外最早的关于SARS的临床血清学研究,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为病原后第6天即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抗SARS-CoV抗体的产生规律,病程10天以上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抗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对SARS流行期间北京及其他地区SARS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甄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病原学诊断研究方面,应用多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SARS患者的多部位标本进行了RNA检测和方法学评价,初步发现其在体内不同部位和时相的变化规律,对SARS的早期临床诊断与处理有指导意义。

    在免疫学研究方面,他们进行了大样本外周血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及与上述免疫细胞功能相关的表面标志的研究,发现SARS患者存在多方面的免疫损伤,最严重的阶段在病程的第10~12天,损伤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在国际上较全面、多方位地描述了SARS患者的免疫学状态,为深入阐明SARS的发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在病理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方面,早期研究了血液中多种细胞因子的改变及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规律,发现了SARS患者存在免疫炎症反应失调及氧化与抗氧化失衡;观察了SARS的病理变化特点,并进行了分子病理学研究,有助于阐明SARS的发病过程。

    在临床描述医学研究方面,成功建立了临床数据的收集、传输、分析平台和含409例临床资料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了临床特征的描述医学研究;分析总结了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影像学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进行临床分期和分型,后者已被纳入到卫生部《SARS诊疗方案》中。

    在临床诊断学和治疗学研究方面,于临床诊断上明确提出将SARS患者分为“不是、不像、疑诊、临诊和确诊”5个思维层面的观点(该观点已被纳入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为临床上SARS的甄别、早期诊断及处理提供了可操作依据;制订了重症SARS激素试验性应用方案、无创通气操作规程及激素和无创通气治疗SARS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工作手册;进行了危重症SARS的系列研究,如NO吸入治疗重症SARS的研究等。

    在防护及院内感染的预防研究方面,制订了SARS消毒、隔离等防护措施及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防护方案;进行了全国范围的SARS诊断、治疗及安全防护等培训,对SARS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