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001840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人口与教育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28日
     华东师大人口研究所 桂世勋

    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写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中国将出现三个人口高峰:总人口高峰、老年人口高峰和劳动年龄人口高峰。这些人口高峰的到来,究竟会给21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提出哪些要求呢?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些前瞻性的探讨。

    一、未来总人口高峰与教育发展

    人口众多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1949年末中国的总人口是5.42亿(未包括台湾省和香港、澳门地区,以下同),经过38年总人口翻了一番,到1987年末为10.81亿。1996年末中国总人口为12.24亿。据联合国人口司在1996年修订的《世界人口预测》。在1995—2050年间中国的总人口高峰值,按中方案估计约接近15.20亿;按高方案估计达17.65亿;按低方案估计约为13.70亿左右。
, http://www.100md.com
    21世纪上半叶中国总人口高峰的预测值之所以相差那么多,主要取决于未来育龄妇女的生育率水平。在现阶段中国每年的育龄妇女数、尤其是处于生育旺盛期(20—29岁组)育龄妇女数既定的情况下,如果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偏高,每年出生人数就会增多。它不仅会加剧近期总人口增加的绝对数,而且还会通过人口的惯性作用,周期性地影响20多年后每年的出生人数与总人数,从而使未来几十年内中国总人口高峰值过高。因此,为了使21世纪上半叶中国总人口高峰值不至于过高,必须使未来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保持在较合理的低水平上。

    联合国人口司依据对世界各国生育率变动的实证研究,在80年代末提供的《世纪转换之际的世界人口》中指出:“在生育率与教育……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看来这一规律对中国也不例外。”这是因为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高,往往会推迟初婚和初育年龄,并比较容易克服“传宗接代”等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和掌握科学的节育方法;往往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比较高,在生育决策上有更多自主权,并倾向于在一生中少生些孩子。同时,她们为了能在业余时间使自己多进修提高和指导小孩取得优良成绩,也希望少生孩子。可见,在中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仅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而且也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当然,发展教育事业对降低育龄妇女生育率的作用需要有一个过程,但并不是“遥遥无期”,只要我们通过一二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一定能收到巨大效果的。所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真希望下个世纪中国总人口的高峰值不要过高,早些出现中国总人口的负增长,造福子孙后代,就应该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 百拇医药
    反之,如果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能够长期保持较低水平的话,就会减少每年的出生婴儿数,减少若干年后的各级学龄人口数。根据联合国人口司预测的1995—2050年间中国5—14岁组人口数的变动趋势,在2010年,中方案数值比高方案数值减少1792.8万,在2025年减少309O.9万,在2050年净减少6990.5万。如果未来各级学校招收的学生数不变,学龄人口数的减少便会相应提高各级学龄人口的入学率。如果未来各级学校招收的学生数随学龄人口数的减少而减少,在总教育经费不变的情况下,便会相应减少按每个专任教师平均计算的所教学生数,从而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利于提高中国未来人口的素质。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结果,将会使中国在下个世纪的人口与教育关系上,长期保持一个“发展教育——控制人口——发展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未来老年人口高峰与教育发展

    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9719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6%。由于中国出生率波浪式地迅速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较快提高,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将非常快。据上述联合国人口司的中方案预测,在1995—2050年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由9.3%迅速上升到26.2%,同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也将由11348.1万迅速增加到39736.6万。
, 百拇医药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了妥善解决21世纪上半叶中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保障问题,减缓因老年人口数迅速增加对扩大再生产基金积累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影响,协调未来中国的代际经济关系,除了对中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倡导家庭养老外,还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未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使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迅速上升。在2030至2040年中国城镇退休职工数和全国老人数趋于高峰时的劳动者,绝大部分是本世纪90年代起逐步进入幼儿园、小学的儿童,因此,增加基础教育的投入,努力搞好义务教育,提高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下个世纪中叶中国能否实现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而且也是妥善解决好未来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问题的重大对策。同时,为了使更多的本人愿意、身体尚好的低龄老人再就业,充分发挥“第二劳动力资源”的作用,也需要加强成人教育,对退休前的人员进行短期培训,特别是要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搞好转业培训,提高他们在退休后进一步为社会服务的适应能力。
, 百拇医药
    从广义上考察,养老的内容包括对老人的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养老的方式包括家庭(或亲属)养老、社会养老和本人自养。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从解决养老的经验教训中体会到家庭是照料老人的最有效的单位,传统家庭解体的趋势必须通过适当的帮助和教育加以制止。何况中国是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出现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趋势,中华民族历来又有尊老、敬老和家庭养老的优良传统,因此更应在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同时,坚持和搞好家庭养老。在下个世纪中叶中国老人数最多时,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将占很大比重,尤其是城市将更为突出。那时的独生子女父母在年老后可能有60%以上身边没有第二代一起居住。所以,在全社会,特别是独生子女中坚持不懈地进行尊老、敬老和赡养照料年老父母的教育,对于妥善解决好未来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问题同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建议在制定未来的教育大纲和编写教材中,应该增加尊老敬老的内容,从幼儿园直至高等学校都要把尊老敬老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为了促使下个世纪更多的老人健康长寿,减少老年医疗费用的支出,实现健康老龄化,还应该在教育内容中增加有关预防老年慢性病的知识,不仅要在成人教育(包括老年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而且要从少年儿童时期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在幼年起就逐渐养成不抽烟、不酗酒、低盐、低糖、合理营养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 http://www.100md.com
    三、未来劳动年龄人口高峰与教育发展

    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中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7.23亿。据上述联合国人口司的中方案预测,在1995—2050年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将由7.86亿波浪式地增加到8.36亿,其中在2007-2026年间每年的劳动年龄人口数超过9亿(见表3)。由于21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耕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经济增长方式将继续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因此那时的就业压力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将是空前的。

    为了减轻下个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就业压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应该尽可能使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中有一部分晚一些进入或中途暂时退出社会劳动力的队伍。这里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大力发展中专、技校和各种职业学校,加强就业前的岗位培训,适度发展全日制高中和高等教育,并通过各种渠道多层次、多职业地进行成人教育。现在有的发达国家在统计本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时,已把起始年龄推迟到18岁或2O岁。这明显地反映了教育的发展对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推迟进入社会劳动力队伍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国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具有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减少需要就业的劳动力数量、减缓就业压力的双重效益,其最终结果必将极大地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http://www.100md.com
    目前中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还较低,联合国人口司在《世纪转换之际的世界人口》中估计本世纪80年末中国的城市人口“大约是20%”,他们预计“到2000年中国人口中将有四分之一的人生活在城市,而到202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不到一些”。随着今后中国农村的耕地总面积日益减少和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大量增加,下个世纪将会继续有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地域上和职业上进行转移。为了适应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态势,真正做到既促进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使农业这个基础反而有所加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

    在下世纪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很多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尽可能多地组织劳动力到其他国家从事劳动服务工作,也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增加外汇收入,减缓国内的就业压力。然而目前中国劳务输出的规模还远不及印度、埃及、巴基斯坦、泰国等。为了使中国在今后有更多的劳务人员派往国外,并逐步完成劳务输出由低价市场向高价市场转向,由普通劳务为主向技术劳务为主转向,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根据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建立不同级别、不同水平的劳务输出培训中心及培训班,对劳务人员进行外语和业务的定向培养。
, 百拇医药
    鉴于未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及劳动力供给数量很大,就业压力持续时间很长,因此在本世纪90年代后期和下个世纪的很长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技术创新类型将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并努力创造条件逐渐向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方向转化。这就要求中国的教育层次结构、学校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相应进行调整,在中小学教学内容上适当拓宽基础知识面,在成人教育内容上努力贯彻学习与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并加强择业指导,以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层次的劳动者。

    以上仅就未来中国人口发展的三个高峰简要阐述了人口与教育的关系。我希望它对于21世纪中国教育事业更好地贯彻“三个面向”,特别是“面向未来”能有所启示,并愿今后更多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来研究人口与教育的相互关系问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