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疗管理 > 医疗信息
编号:10800996
医德与体制的对抗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4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8.04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成败功过,成为近日的热门话题。现在做出医疗体制市场化“是完全错误”的结论是否为时尚早姑且不论,部分医疗机构对市场化概念的滥用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公共服务与利益占有之间,医疗机构长期的角色错位,正衍生一场“自疗无方”的职业危机。此次“护士拒用过期药遭解聘”事件,不过是为这场危机增加了一个“注脚”。

    作为医疗机构伸向市场的最早的和最有力的触角,医院药品经营的模式几乎从一开始便利字当头。药价虚高,药品采购中回扣盛行暗箱操作,普遍存在的“以药养医”、开大处方、开搭车药、忽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直到此次暴出的院长公然带头使用回收药过期药事件……药品的进出之间,似乎每个环节都有秘密,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在“利益链条”中,有的医疗机构扮演着重要却并不光彩的角色。

    不同种类的中药或西药过期后,可能会分解出某些毒素。西药还会发生化学变化,甚至成为慢性毒药。而使用过期针剂给人体注射则更加危险。那个给患者使用过期注射液的医院院长,竟敢放出豪言:“怎么不能用,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负责!”很难理解一个违规用药的医生,何以如此明目张胆理直气壮。也很难想象,一个公然使用过期药物的医疗机构,能把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能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如果说一些知名医院出现使用过期药的状况,还可以解释为“药品管理上存在漏洞,医护人员对病人生命意识的淡漠”,那么“王大士”式的明知故犯,便只能归因于利益驱动。医疗机构是药品的最大分销渠道,绝大多数药品都是通过他们销售给患者。如果医疗机构反过来成为过期药品的“掩体”,那危害之大可想而知。事实上,不断有“内部人士”出来爆料,诸如“有的医院过期药品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内部不会揭发,黑幕十分难揭”。“销售过期药对医院来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让病人长期服用,疗程拖得长一些,问起来就说是耐药性,吃不死,医院又赚钱。一批过期药就让院长、药房的人赚了很多钱。药房里面‘分赃’不均也是要吵的,一些事情就这样见了光”。

    有利润至上的因,就有“医生难过药字关”的果。如果将改变现状的希望寄托在像王玲这样有原则有医德的医务人员身上,让他们以个体的力量去与不良机制抗衡,付出高昂代价,这很不公平。一个受国家教育培养多年,并被提拔到领导岗位的院长,为什么在基本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方面,远不如一个普通护士,这背后有更多的体制方面的疑问需要检讨和思考。但比检讨更迫切的是,是如何降低广大患者正在面临的风险。短时间内,我们难以搞清有多少过期药品在药贩子的运作下,试图进入医院重新使用。我们更难搞清在这些医疗机构中,有多少“王大士”式的人物在做院长。

    药品收入是医疗机构维持运转的支柱,同时也成为医德医风的“命门”。改变医院不合理药品收入状况,“医药分账核算分开管理”是关键,但推行过程困难重重。有专家声称,如果药品收入被剥离,许多医院会面临倒闭。问题是,漠视患者生命和健康,一味追求药品利润的医院,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文/吴双,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德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