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针灸知识
编号:10723653
得气与针麻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5日 中华针灸信息网
     无论是针治或针麻,都要求针刺得气。这是获得针效的前提。对针麻来说,进针得气后,通常还要继续给穴位施加适当的刺激,以维持整个手术过程中良好的得气。得气有两方面的表现:施针者运针时“如鱼吞钩饵之沉浮”的手下针感以及受针者针刺局部或向远处放射的主观针感。

    多数针麻穴位均位于肌肉丰厚处。利用记录穴位区肌电图的方法证明,手下感主要是穴位部位的肌肉在针刺作用下作轻微的紧张性收缩造成的。手下感强,则肌电发放频率高、幅度大;反之则肌电频率低、幅度小。至少是在这些肌肉丰厚部位的穴位,手下感和针感是平行的过程,提示二者有着共同的机理。如果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封闭支配穴位的肌神经,则针感和针麻效应都被取消。但如果单独封闭皮神经,则无明显影响。由此可见,针感和针麻效应同穴位深部的感受器将针刺刺激转换为相应神经冲动有关。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证明,针刺可激活穴位深部的各类压力感受器和牵张感受器。其中有的感受器只是在运用捻转手法时才大量放电,有的则是对提插更为敏感。对猫的后肢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在相当于足三里穴部位,压力感受器的分布最为密集,上巨虚和条口等穴次之,而在非穴位区,感受器的分布则较为稀疏。这些感受器在针刺得气时强烈兴奋,发放神经冲动,后者沿着Ⅱ、Ⅲ类(中等粗细)的神经纤维向中枢传导。此外,有相当数量的Ⅳ类纤维(细纤维)对穴位针刺刺激也很敏感,不仅在针刺时,而且在留针期间乃至起针以后,仍然会长时间放电,提示它们可能同针刺的余感及后效应密切有关。

    总之,穴位可以看作是深部感受器密集的部位,针刺直按或间接地兴奋了这些感受器,后者将针刺刺激转换为相应的神经冲动,即针刺信号,并主要沿着Ⅱ、Ⅲ类纤维传入中枢神经冲动,导致得气。这是获得针感和针刺效应的首要环节。,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