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制剂 > 剂型研究
编号:10800954
常用中药散剂用量研究新发现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6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8.06
     中药超微速溶饮片因其具有节省药材、减少费用、质量可控、方便卫生等许多优点,而备受医药界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探索具体的临床使用剂量,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进一步对国家《药典》及部颁《药品标准》中散剂的中药剂量进行研究,从而为超微速溶饮片临床剂量的确定提供了文献参考。

    研究人员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20册,收集散剂处方近200个。对所有散剂中药剂量进行统计,收集其中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作为分析对象。并与药典中单味中药的使用剂量进行比较研究。然后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各味中药在散剂中的平均使用剂量及95%的可信区间。并计算其均值与常规剂量(主要为汤剂剂量)的比值。

    结果发现,熄风类药物在散剂中用量最少,仅为汤剂用量(平均值)的1.4%~3.4%;清热、攻下、解表、行气、活血类药物散剂用量为汤剂用量的8.9%~16.9%,即前者大约为后者的1/11~1/6;补益气血、化痰类药物散剂用量变化较大,多数在汤剂用量的9.6%~16.9%之间,大约前者为后者的1/10~1/6,如甘草、当归、半夏、白附、贝母等;少数用量较小,如天竹黄仅为2.1%,山药仅为4.2%。散剂与汤剂用量之比最大的为三七、贝母、半夏与甘草,在16.9%~16.6%之间,即前后用量之比约为1∶6。另外,“多入丸散剂”的药物如牛黄、麝香、冰片、珍珠、朱砂,其散剂处方实际用量(均值)接近其规定用量,其中麝香为95.2%,其余在24.28%~55.2%之间。
, http://www.100md.com
    中药超微饮片由于采用了细胞级微粉碎技术,提高了细胞破壁率、比表面积、有效成分溶出度、生物利用度等,从而可减少用药量,节省中药材。然而临床用量究竟以多少为妥,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而着重研究的问题。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曾对银翘散、小青龙汤、附子理中汤等8个传统名方临床量效的研究表明,半量超微速溶饮片浸泡液与全量传统汤剂疗效相当。诸多实验研究表明,超微粉碎后的速溶饮片能明显提高其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且能显著提高体内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从而减少用药剂量和提高治疗效果。

    宋代以后的临床用药散剂运用较多。文献研究表明,宋代至清代散剂中饮片用量是汤剂的20.9%~41.9%,即散剂与汤剂中药饮片剂量之比为1∶5至2∶5。由于中药超微饮片是散剂的延伸和发展,古代散剂多是将中药材加工成粗粉后再煎煮,现代散剂则多为直接口服(开水送服),而超微饮片则是将经超微粉碎后的中药微粉用开水冲泡10~20分钟后口服,其主要目的之一均是通过药材细度的提高促进药效成分的溶出,减少用药量,节省中药材。

    《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中的散剂是目前中医临床实践的标准用药,代表着目前临床用药剂量的实际状况。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多数药物的散剂使用剂量为汤剂剂量的9.6%~16.6%,即前后之比大约在1∶10至1∶6之间;熄风类药用量最小,仅为汤剂用量的1.4%~3.4%;而三七、贝母、半夏和甘草的用量相对较大,为汤剂用量的1/6。这一方面说明,现代散剂用量相对汤剂而言,较古代用量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同时也表明,中药超微饮片在汤剂半量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减少用药剂量的空间。至于本身只宜入丸散剂的中药,制成中药超微饮片后,临床使用剂量减量幅度相对较小,如麝香不宜减量,而牛黄、冰片、珍珠、朱砂的用量宜在常规用量的1/2~1/4之间考虑。

    (蔡光先 胡学军 刘芳), 百拇医药(蔡光先;胡学军;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