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016943
背部贴药为何脚上起泡?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9日
     随着三伏天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哮喘、慢支患者走进医院接受贴药治疗。三伏天还未到,年近古稀的何老伯就开始到医院进行贴药了。近年来,何老伯每年都到医院贴药,但今年他觉得与以往有一点不同,就是明明在背部贴药,却在脚上起了个水泡。于是,他便去请教专家。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刘炳权主任医师介绍,这是“经络感传”现象。像何老伯一样,有部分人会出现“经络感传”现象,他们在进行贴药后,尽管药物贴在他们背部的穴位上,但药物及其产生的热作用于所贴的穴位,并随经络传送,该经络上的穴位都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如部分病人在肺俞等穴位贴药,热沿足太阳膀胱经达到昆仑穴,在踝关节附近出现水泡。这就是产生了“经络感传”的表现,说明这些人对经络感传比较敏感,往往他们的疗效会更明显。

    天灸疗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种,属现代的“穴位敷贴”,是应用中药贴于穴位上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天灸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 百拇医药     三伏天,在人体穴位上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的药物,可以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恢复正常。像哮喘、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肺部疾患和一些久病阳虚证如五更泄、虚寒胃痛、肾虚腰痛等以及过敏性鼻炎、感冒等由体虚、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疾病,一般寒冬季节发作较频繁,症状明显,这时,常以治标缓解症状为主,不便从本质进行治疗。但到了夏天,这类疾病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正是根治的好时机。通过一些特殊的治疗来补益人体元气,增强抗病能力,以预防冬季来临时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

    慢支和哮喘均是呼吸道系统疾病,临床上同时患有慢支和哮喘也不少见。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伴有喘息,每年发作累计3个月,并持续两年或两年以上者,发病达3%~5%,5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于50岁以下的3~8倍。支气管哮喘,临床上反复阵发性支气管痉挛而致气急、咳嗽、咯泡沫痰为主要症状,发病地区不同,发病率有异,约为0.3%~9.2%。中医认为这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肺为贮痰之器”,即是说肺气虚弱,痰贮藏于肺内,咳和喘与痰停聚于肺有关。“脾为生痰之源”,脾是运化人体水湿,脾气虚弱即运化失常,水湿停滞于体内而生痰。肾阳虚的人,则水液代谢失常,留于体内,积聚生痰,痰停留于肺则喘咳。肾气虚则不纳气,呼出气多,吸入带有氧气的空气少,上气不接下气则喘。内脏的虚弱,功能低下,这是致病的关键内在条件,这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三伏时进行天灸,是利用三伏天气候炎热时机,在背部的五脏六腑俞穴,敷以辛温、逐疾、走窜、通经、平喘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以提高抗病能力。
, 百拇医药
    广东省中医院通过对大量古籍的整理研究,运用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理论和时间治疗学相结合,总结出一套疗效显著的天灸疗法,1983年开始开展了“三伏”天灸治疗疾病。这种传统保健法受到认同主要是由于其疗效,每年有3万多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患者、虚寒性胃痛病人进行三伏天贴药治疗,经过近20年对50万病人的追踪观察,有效率达80%以上。2004年“三伏天”有逾5万人进行了贴药。

    因天灸疗法的临床诊疗技术成熟度较高,疗效确切,广东省中医院的天灸疗法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适宜疗法)”,拟对其作进一步的系统整理和进行科学严谨的临床评价、技术规范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应用。

    今年的初伏为7月15日、中伏7月25日、中伏加强8月4日、末伏8月14日、末伏加强8月25日,共5次为一个完整贴药疗程。

    ○广东省中医院吴远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