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
![]() |
白花蛇舌草 |
药材描述
拼音: BAI HUA SHE SHE CAO
拉丁: Herba Hedyoti Diffusae
别名: 蛇舌草、目目生珠草、羊须草、蛇总管
药用部位: 全草
产地: 我国长江以南均产
采收: 夏、秋季采收。
加工: 晒干。
药性: 寒
药味: 微苦、甘
归经: 归胃、大肠、肝经
功能: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 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
毒性: 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 孕妇慎用。
药材性状: 全草扭缠成团状,灰绿色或灰棕色。有主根1条,须根纤细。茎细而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叶多破碎,极皱缩,易脱落;有托叶,长1~2mm。花腋生、多具梗。气微,味淡。
药材来源
植物名: 白花蛇舌草
拉丁: 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Roxb.
科名: 茜草科
属名: 耳草属
形态描述: 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纤弱,略带方形或圆柱形,秃净无毛。叶对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5厘米,宽1~3毫米,革质;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毫米,顶端有细齿。花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无柄或近于无柄;花萼筒状,4裂,裂片边缘具短刺毛;花冠漏斗形,长约3毫米,纯白色,先端4深裂,秃净;雄蕊4;子房2室,柱头2浅裂呈半球状。蒴果,扁球形,直径2~3毫米,室背开裂,花萼宿存。种子棕黄色,极细小。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路边、溪畔草丛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
药材饮片
饮片名: 白花蛇舌草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清水喷润,切段,干燥。
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段状。茎纤细,具纵棱,灰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叶多破碎,极皱缩,易脱落。气微,味淡。
炮制作用: 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