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703672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PICH的治疗:皮质类固醇是否有效?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5年第30期
     尽管缺乏证据,但皮质类固醇,尤其是地塞米松,常被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原发性脑内出血(PICH)。

    为了以下3个目的,Feigin等检索文献并于2005年3月报告了系统评价的结果:①确定皮质类固醇治疗是否减少SAH或PICH发病后1~6个月的病死率及不良转归发生率;②确定皮质类固醇治疗是否减少SAH病人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发生率;③确定SAH或PICH发病后1~6个月内皮质类固醇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者选择文献的标准为,在SAH或PICH病人中,对皮质类固醇的疗效进行评估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评价者共找到8项研究,3项有关SAH的试验纳入了256例病人,5项有关PICH的研究纳入了206例病人。就研究人群、研究药物和研究方法的质量而言,各项研究之间有很大差异。接受氢化可的松或醋酸氟氢可的松治疗的SAH病例数,以及接受地塞米松治疗的PICH病例数很少,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对于所有转归,可信区间都很宽)。

    评价者结论: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皮质类固醇治疗SAH或PICH病人有益或有不良反应。,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