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14期
编号:10704450
不稳定股骨粗隆部位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14期
1Jewett钉--板,2麦氏鹅头钉及AO,ASIF角钢板,3滑动加压钉--板,4Gamma钉,5股骨近端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
     股骨粗隆部位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此种骨折常合并有粗隆后部和股骨矩的损坏,治疗不当易产生髋内翻畸形。患者多为高龄、体弱,患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易导致肺部、泌尿系感染和心血管等致命的并发症发生,治疗的关键是降低死亡率、减少髋内翻畸形和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因此,不稳定粗隆部位骨折的治疗应选择效果好、痛苦小、能够防止并发症发生及慢性病发展的治疗方法。从1875年Konig [1] 成功开展内固定以来,该部位的骨折内固定方法不断改进,效果显著。故近代学者多主张手术内固定,手术目的是使骨折复位,取得稳固的内固定,以利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近年来治疗方法有了新的进展,从内固定器材的结构设计,操作的技术、对病人的影响,各种方法又各有其优缺点,各家报告的疗效也不尽一致,现综述如下。

    1 Jewett钉--板

    1941年Jewett首先报道,因对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早期下床并发症较多,如钉穿破股骨头和断钉等情况出现 [2] ,已很少用。

    2 麦氏鹅头钉及AO/ASIF角钢板

    麦氏鹅头钉又称Mclaughlin钉--板,于1947年用于治疗粗隆区骨折。国外上世纪60年代前使用较多,70年代已很少使用 [3] 。它虽有便于置放、操作简便等优点,但结构不牢、不能承受重力、患者不能早期负重 [3] 易发生钉板松动、髋内翻畸形和不愈合等并发症。AO/ASIF角钢板是在瑞士内固定学会倡导下于60年代和70年代广泛用于粗隆间骨折 [2] 。Kyle(1959~1969年)用ASIF角钢板治疗7例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