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 2005年第11期
编号:10705284
新疆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 了解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包虫病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B超、血清学检查对2044名人群进行包虫病的普查。结果 确诊为细粒棘球蚴45例,患病率2.20%;泡球蚴13例,患病率064%。男21例,发病率占1.03%;女37例,发病率占1.81%,男女之比1∶1.76,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包虫病在族别、职业发病构成中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包虫病发病率在国内处于高发病状态,应大力宣传包虫病的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包虫病发病率。

    【关键词】 包虫病;患病率;流行病学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hydatid disease in Nileke county

    MENG Ke,YIN Yu-qin,YAN Xue-ling,et al.

    Nileke Center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Hydatid,Nileke 835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pidemiological condition of hydatid disease in Nileke county Xinjiang.Methods 2044 peoples were screened by B-ultrasoud.Serologic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using cluster sampling.Results 45 patients of cystic echinococcosis.The prevalence rate was 2.20% in male with 3.49% in female.The prevalence rate of females were more than that of males the nation and occupation were different in the prevalence rate.Conclusion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hydatid disease in this district were more than that in other districts of the country as a whole.

    【Key words】 hydatid disease;prevalence;epidemiology

    包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我国西部地区的人畜共患性地方病、流行性寄生虫病,严重影响当地农牧民身心健康。为深入研究包虫病的流行规律,掌握流行状态及发病趋势,为制定预防策略,提高科学依据,现将地处北疆西部中天山西段南麓,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国定贫困县——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包虫病发病率较高的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的6个村,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本地有正式户口的9646名居民中,随机抽取15岁以上居民2044名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 经过统一培训的流调医务人员发放问卷,当场回收。调查表内容除一般情况外,还包括是否认识包囊虫、是否养过狗、有否家畜、是否宰杀牲畜、是否查过血清或B超、是否做过包虫手术等进行调查。

    1.2.2 B超检查 有专业B超医师对所有调查对象现象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典型CE、典型AE、可疑。

    1.2.3 血清学检查 采集静脉血5ml,分离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查,即采用包虫病快速诊断试剂盒(定性)。本品采用将棘球蚴的4种特异性物质组合(A、B、C、D)固定在特制的载体上,通过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DIGFA)快速检测人体包虫病感染,结果判断:A、B用于包虫初筛试验;C用于细粒棘球蚴病确诊试验;D用于泡球蚴病确诊试验。为提高其正确率,由有经验的专业医务人员操作。

    1.2.4 动物实验调整 捕捉自然野生旱獭12只进行解剖,观察其肝脏大体标本、病检、粪便检查,以便确定是否为包虫传播宿主。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分析

    2.1.1 一般情况 调查总人数2044人,占总人口的212%,确诊为细粒棘球蚴45例,患病率2.20%;泡球蚴13例,患病率6.36‰。

    2.1.2 人群分布

    (1)性别构成:男21例,患病率占103%;女37例,患病率占1.81%,男女间之比1∶1.76,男女差异有显著性。(2)年龄构成:15~55岁组包虫病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高,但各年龄组人群发病构成差异无显著性,各年龄段与肝包虫的关系,见表1。(3)族别构成:哈族占374%,蒙族占4.71%,哈族与蒙族发病构成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各民族间人群发病构成差异有显著性,民族与肝包虫的关系,见表2。(4)职业构成:牧民占3.71%,农民占392%,农民与牧民的发病构成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各民族间人群发病构成差异有显著性,各职业与肝包虫的关系,见表3。

    2.2 B超检查结果分析 B超确诊泡球蚴13例,其中在医院行手术治疗8例,新发现5例,其中肝右叶12例,肝左叶1例。细粒棘球蚴58例,其中肝右叶43例,肝左叶15例,单囊型31例,多子囊27例。

    2.3 包虫快速诊断实验结果 A:弱阳性28例;B:弱阳性131例;C:弱阳性53例,强阳性4例;D:弱阳性18例,阳性20例,强阳性4例。包虫血清感染率12.1%,包虫病快速诊断实验灵敏度为82.7%,特异度90.1%。

    2.4 动物检测结果 本次流调对12只旱獭进行内脏、粪便检查,确定第二号旱獭的肝脏有细粒棘球蚴囊肿(见图1),经病检已证实动物肝脏囊肿为原头蚴。

    表1 年龄段与肝包虫的关系(略)

    表2 民族与肝包虫的关系(略)

    表3 职业与肝包虫的关系(略)

     3 讨论

    包虫病主要流行于广大牧区,新疆等流行地区患病率2%~5%,约有20万人感染包虫病,个别高发地区甚至更高[1]。尤以新疆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患病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患病率2.83%,包虫血清感染率12.1%,较国内报道血清阳性率5.88%高[2],包虫病快速诊断实验灵敏度为82.7%,特异度90.1%。与付艳等报道血清快速诊断实验基本一致[3]。在性别构成中,女性占1.81%,略高于男性发病的1.03%,发病人群性别构成差异有显著性。女性发病较高的原因是牧区妇女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多从事家务劳动,家畜宰杀后动物内脏清洗、剪毛制毯等。年龄段构成25~55岁发病率虽然略高于其他年龄段,但人群发病构成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包虫病感染后在人体内潜伏时间较长,就诊晚等有关。族别构成中哈族与蒙族分别占3.74%、4.71%,明显高于其他民族,民族间人群发病构成差异有显著性,其主要原因为哈族与蒙族多数为牧民,多数养狗,常年与牲畜接触、宰杀、剪毛及皮毛交易等接触病原体机会多。从职业构成中可以看出,农民与牧民的发病构成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牧民和农民分别占3.92%、371%。各民族间人群发病构成差异有显著性,其原因为发病地区农牧民均有养犬习惯,他们在参与生产、放牧活动、和狗的密切接触较干部、学生多。另外,农牧民文化水平低、生活水平较差,缺乏对包虫病的认识[4]。本次流调旱獭解剖中发现第二号旱獭肝脏为包虫囊肿,病检确定原头蚴,因此我们认为旱獭可能是包虫病传播宿主之一。另外,该地区有包虫病易流行之环境因素。它位于天山山脉系尾端,北面的科古琴山以及南面婆罗科努山将该乡夹在两山谷之中,海拔900~1100m,山间距较短(5~23km),山谷中有高山雪水环流不息的喀什河,河水经过每一座山村,部分牧民及家禽均饮此河水,山区的卫生条件较差。野生动物经常袭击牧区牛羊,多数农牧民有捕猎旱獭、卖皮、食肉的习惯,以汉族和蒙族为主。因交通不便,很难到卫生条件较好的县市级医院就诊,姚秉礼[5]等统计36例肝泡状棘球蚴均来自北疆牧区。针对上述问题,有关部门应大力宣传包虫病的防治知识,教育农牧民群众改变不良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改善生活条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包虫病患病率。

    (本文图片见封三)(略)

     【参考文献】

    1 王虎,曹得萍,马淑梅,等.不同血清学方法对调查现场包虫病人血清的检测及评价.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16(6):67-69.

    2 蒋次鹏.我国包虫病流行现况.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6,9(4):290-294.

    3 付艳,冯晓辉,温浩,等.包虫病八项免疫诊断临床应用的初步观察.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0,23(3):242-243.

    4 夏吾才让.748名蒙古人群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4):245.

    5 姚秉礼.新疆肝泡状棘球蚴病36例诊治报告.实用外科杂志,1998,8(10):511.

    (编辑:志 伟)

    作者单位: 835700 新疆尼勒克,尼勒克县包虫病临床诊断治疗中心

    835000 新疆伊犁,伊犁州包虫病临床研究所, http://www.100md.com(孟克 尹玉琴 闫学玲 冯新民 阿孜古丽 郭永忠 丁木拉提 初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