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2期
编号:10707480
罗云坚教授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与特色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2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的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等,本病的发病率高,约占消化道门诊病人的13%~52%。本病病情缠绵,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属中医“泻”、“腹痛”、“便秘”等范畴。导师罗云坚教授是广东省脾胃病专家,在其30余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过程中,对于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整理如下。

    1 辨治思路

    1.1 畅达气机调理肝脾为先 导师认为本病主要表现为气机失调,本着中医审症求因,治病求本的原则,其病因主要在于情志不遂,肝脾不和。因“肝为起病之源,脾为传病之所”。盖肝脾二脏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脾为阴土、主运化、其性阴滞,须依赖肝之疏泄始能运化有度,此为“土得木而达”;肝为刚脏,体阴用阳。其性疏泄条达,且有赖于脾生化气血以滋养,才能刚柔相济。即“脾土营木”。临证上,早期IBS患者常表现为肝郁脾虚,以情志不遂为诱因,以腹痛急迫、痛而欲泻,排便不畅、泻后痛减为特点,随着病情衍变,若夹寒、夹热、夹瘀可形成肝脾不调,寒热夹杂之证,临床上出现脘胁满闷、急躁易怒、泻腹痛,泻而不爽,粘液黄白等症,近年来研究提示,肝疏泄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关系密切,即参与消化系统神经—体液功能的一部分。而与IBS发病有重要意义的胃肠激素、免疫调节功能在肝脾不调患者体内有改变,也反映出导师的调理气机、疏肝理脾的治疗思路,调理中枢神经和消化吸收功能及肠道运动,以改善自觉症状的起效机理。

    1.2 益气、健脾、补肾为辅 导师认为本病初在肝、脾,日久则脾虚及肾,形成肝、脾、肾、肠胃诸脏腑功能失常,以致病情迁延难愈。因脾主升清、司运化,肾为胃关,司二便。久病缠绵,伤损脾胃,若脾虚日久损伤肾阳,或久病伤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亦可令一泻不止。导师认为,IBS在整个病程中应注意脾、肾二脏的虚损,治疗上应兼顾运脾胃、温肾阳,慎用刚燥。因益气、健脾、补肾法可调整患者体质状况,使机体达到平衡,从而使中医药在治疗IBS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2 辨治特色

    2.1 注重风药的应用 导师认为对于IBS初期以腹泻为主的患者,治疗上在疏肝健脾的同时注重驱风胜湿,何以驱风?一者风能胜湿,风药具有祛湿止泻之作用;再者风药又能鼓舞胃气,振奋脾胃功能,健运而升清;其三还可驱肠中之风,使肠俯传化恢复正常。《医家必读》言:“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风药多燥,且湿为土病,风为木病,木可胜土,风亦胜湿,所谓下者举之是也”,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风药尚有抑制肥大细胞过敏反应的作用,而一部分IBS患者多与肥大细胞的机活有关,故而取效。

    2.2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导师在临证的过程中,结合现代的药理研究,根据不同的情况常选加一些影响胃肠运力的中药。如对胃肠动力不足所致的腹胀、便秘者常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苍术、台乌、鸡内金等对胃动力及肠动力有促进的药物。对胃肠排空过快、胃肠运力亢进引起的肠鸣、腹泻、腹痛者可选用藿香、青皮、陈皮、吴茱萸等对胃肠动力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对于辨证为脾气虚弱的患者,不论是腹泻还是便秘,常选用四君子汤或加用白术来治疗,因为这些方药可在机体状态不同或药量大小不等的情况下,对机体有双向调节作用。

    2.3 从整体出发,重视情志,饮食调理 现代医学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功能性疾病,患者常有紧张的生活经历,在治疗中最主要的是在医师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导师在临诊时,常向患者耐心解释所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说明本病属良性疾病,使患者消除对本病不必要的恐惧感,帮助患者正确面对自身心理矛盾和情绪紊乱,此时用药往往事半功倍。对于有可能引起症状的过敏食物如生冷油腻之品及牛奶、豆类制品,嘱患者尽量避免,以减少病情复发,有条件情况下,参加体育锻炼,保持生活规律及良好的心境,增强体质,整体调理,以利于疾病痊愈。

    3 验案举隅

    患者,男,30岁,外企工作,平素精神较紧张,此次主要因“下腹胀痛1年余”于2004年8月5日就诊,平时腹痛欲便,便后痛减,大便有时呈粒状,排不尽感,1日2~3次,大便中偶而夹有粘液,时有嗳气、肠鸣、胸闷等兼杂症状,舌淡红有齿印,苔薄白,脉弦。2003年10月曾在中山二院做肠镜示:(1)结、直肠粘膜未见器质性病变;(2)肛管炎;(3)内痔。因患者因腹痛、大便困难就诊,平素症状与情绪变化密切,腹痛、大便难常因情志变化诱发,有腹痛欲便,便后痛减特点,兼有嗳气,胸闷,易怒,脉弦等肝气郁结症状。因平素精神紧张,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失职,肠道气机阻滞,大便排出不畅,气机郁结则腹痛,舌淡红有齿印,为脾虚之象,故以痛泻要方抑肝扶脾,配合柴胡疏肝散以疏肝理气,畅达气机,因肝郁日久,化火伤津,以石斛生津养胃,日久常导致湿热内生,以香连丸清湿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故以太子参健脾生津、益气养阴。处方:柴胡12g,白术15g,防风12g,陈皮10g,白芍15g,川朴花12g,佛手12g,石斛15g,枳壳15g,太子参15g,郁金15g,广木香10g(后下),川黄连5g,7剂药后腹痛减轻,但大便头稍硬,仍有排不尽感,食欲稍差,去上方中白术,加党参15g,谷、麦芽各30g,考虑到小量白术有实大便之嫌,故改为健脾益气作用平和的党参,并以谷、麦芽开胃消食。服上方2周后患者基本无腹痛,大便软,1日1~2次。又用上方巩固1个月后,病情痊愈。

    (编辑李 梁)

    作者单位: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级博士研究生), 百拇医药(樊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