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12期
编号:10707081
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后异常子宫出血机制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12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1不全流产和蜕膜残留,2子宫内膜修复不全,3米非司酮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参考文献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终止早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效率在90%以上,其适应证及用药规范已得到统一。但其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长的副作用也愈来愈明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历年来有关米非司酮用于药流后出血的可能机制研究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不全流产和蜕膜残留

    邱晓燕等 [1] 通过观察米非司酮终止早孕胚囊排出后不同时间宫腔组织的病理学表现发现,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后即刻刮宫与1周后刮宫的宫腔组织比较,残留的绒毛组织由42%降到5%,蜕膜组织由100%降至65%,药流1周后刮宫组26例蜕膜组织中有14例含底蜕膜组织,占54%。说明蜕膜组织排出缓慢,尤其是底蜕膜组织难以排出。而在胚囊排出后2~12周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刮宫的宫腔刮出物中,75%含绒毛组织,且同时含底蜕膜,亦即75%含有胎盘组织,为不全流产。药流1周后刮蜕膜组织排出缓慢,尤其是底蜕膜组织难以排出。有滋养层细胞可以长期存活并具有功能的现象,从而影响局部子宫内膜的修复。因此,认为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子宫流血多、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不全流产。

    人类早孕期蜕膜细胞的形态学及组化研究发现,形态结构明显不同的两类细胞:一类体积较大,称大细胞,另一类体积较小,称小细胞(颗粒细胞)。颗粒中含有松弛素,其主要作用是妊娠中引起子宫收缩和软化,并在子宫内膜局部溶解基质网状纤维,使内膜易于剥脱 [2,3] 。有研究结果显示 [4] 在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