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 2005年第5期
编号:10709384
西咪替丁预防新生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5年第5期
     胃肠道喂养对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不断地得到重视,早开奶、早哺乳的重要性早已引起专家们的关注。但是新生儿期各种疾病常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出现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从而影响到正常的胃肠道喂养。几年来,笔者应用西咪替丁预防危重病新生儿的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5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几年来收住的新生儿患者,观察组59例,男32例,女27例;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例,新生儿肺炎19例,新生儿败血症14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5例。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例,新生儿肺炎14例,新生儿败血症15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6例。诊断以王慕逖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儿科学》第五版的有关疾病的诊断为依据。两组病例在病情、病程、胎龄、性别及病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从胃管内抽出血性液体,呕吐物或大便隐血阳性,可伴有腹胀和(或)便血 [1] 。

    1.3 方法 两组病例均于入院后即给予抗炎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第2天给予西咪替丁每天10~20mg,分2~3次静脉滴注,连续3~5天。两组病例都同时给予经胃肠道哺乳,观察两组在上述疾病中出现上消化道应激性出血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在入院第3天后出现呕吐咖啡色胃液5例,呕吐物隐血阳性2例,共7例(11.86%)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于入院第2~4天后出现呕吐咖啡色胃液13例,伴腹胀5例,伴黑便2例,呕吐物或大便隐血阳性6例,共19例(34.5%)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结果经χ 2 检验,χ 2 =8.32,P<0.01。

     3 讨论

    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感染、寒冷、损伤等都可以出现胃肠道应激性反应,新生儿胃肠道应激反应主要的损害表现为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溃疡、出血等急性损伤,以应激性胃黏膜出血的发生率较高 [1] 。诊断以内镜检查为首选,但这种方法对新生儿较为困难,因此,笔者通过观察患儿呕吐物、引流物情况及隐血、黑便的情况来判断应激性胃黏膜出血。这种方法简单、无创伤、易操作。

    在应激状态下,黏膜缺血引起黏膜上皮能量代谢,碳酸氢盐及黏液产生减少,使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及覆盖于黏膜表面的碳酸氢盐与黏液层所组成的黏膜屏障受到破坏;与此同时,胃腔中的H + 将顺浓度差弥散进入黏膜组织中,这些弥散进入黏膜内的H + 在胃黏膜缺血的情况下,不能被血液中的HCO -3 中和,或随血液运走,而存在于黏膜内,使黏膜内的pH值下降;另一方面,受损的胃黏膜释放大量的组胺与壁细胞内的H 2 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cAMP形成,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2] ,从而使黏膜组织中的pH值更明显降低,而加重黏膜的损伤。应激反应还使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抑制胃黏液的合成和分泌,并使胃肠黏膜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多,从而使黏膜细胞更新减慢,再生能力下降而削弱黏膜屏障的功能。

    当胃pH值>3.5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3] 。西咪替丁注射液系H 2 受体拮抗剂,具有显著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能明显抑制基础和夜间胃酸分泌,抑制由组胺、五肽胃泌素、胰岛素和食餐等所刺激的泌酸作用,还具有轻度抑制胃蛋白酶分泌、保护胃黏膜细胞和增加黏膜血流的作用 [4] 。根据这一药理作用,本组病例采用西咪替丁预防新生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满意,短期应用无明显不适反应发生。西咪替丁既减少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又可保证在治疗期间能坚持胃肠道喂养,是预防新生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周伟,陈克正.新生儿应激反应.小儿急救医学,2003,10(2):77.

    2 杜廉,郑明新.小儿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

    3 张贺.西咪替丁预防危重病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9):529.

    4 徐叔云.临床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90.

    (编辑子 涵)

    作者单位:363000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医院, http://www.100md.com(黄娟 洪雪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