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769422
三十六岁博导英年早逝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5日 《家庭医生报》 2005年第33期(总第1018期 2005.08.15)
     8月9日新闻媒体发出“浙大36岁博导过劳死”一文后,广大读者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尤其在高端精英人才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南京某研究所一位专家说:“表面上看我们收入不低、荣誉很多,确实很风光,但内心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工作节奏快,尤其是搞科研,有时在实验室不分昼夜,一干就是十天半月,时常会有身心疲惫感,长期下来健康真的是个大问题。”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著名心脏内科专家马根山教授指出,“浙大36岁博导过劳死”再一次为人们的健康敲响了警钟。

    马根山教授告诉记者,由于精英人才工作繁忙,各类活动较多,绝大多数人忽视了自身的健康,尤其是缺乏早期健康干预的意识,往往等到“累倒了”才开始重视,而这时健康状况已经很糟糕了。中大医院心脏内科的有关资料也表明,在该院每年收治的数千名冠心病患者中,年轻的精英人才占到了近10%;过去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年龄都在50岁以上,而现在有的病人只有30多岁,其中很多是单位的骨干人才。

    专家指出,健康是事业发展的基础,社会各界在重视人才的同时,首先要关注人才的健康,在他们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早期进行必要的健康投资,多管管他们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心理状态、运动锻炼等非工作方面的“闲事”,让他们在身心健康状态下发挥最大价值,千万不能等到“病倒了”才幡然醒悟,到那时无论对国家、对单位、对家庭还是对人才本身,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百拇医药(程守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