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绞痛 > 研究进展
编号:107103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新思路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94期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研究概况,二、
     杜廷海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心脏中心

    中西医结合通过“研究、比较、吸收、创建”,宏观微观相结合、辨证辨病相结合、中西药有机结合,在临床许多方面取得了单用中医和西医难以取得的疗效。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冠心病心绞痛诊治上取得突破,是心血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研究概况

    对心绞痛的治疗选择,包括为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中西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三种方法。对心绞痛的治疗重点随着对其病理生理的认识而不断发展。早期认为其机制与冠脉舒缩异常有关时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等治疗,近年来,针对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机制较多应用抗血小板和抗血栓治疗,随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急性炎症反应关系的深入了解,可能导致有效的抗炎症药物出现,从而实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更全面和更有效的治疗。

    20世纪末,中医药在对冠心病辨证分型时,多数学者认为与心、脾、肾三脏有关,从“瘀”、从“虚”、从“痰”论治,建立了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证型的客观辨证标准,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多指标评价了冠心病血瘀证。心气虚证以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减退为主,其中左室舒张功能对心气虚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左室收缩功能对心气虚的诊断特异性较高;气虚血瘀以红细胞成分增多、血浆成分相对减少、微循环异常形态改变为主,其心功能明显减退;而气滞血瘀则以血浆成分增多、血细胞凝聚性增高、外周微血管异常流态改变为主,心功能处于代偿期;冠脉造影证实痰瘀互结患者动脉狭窄与病变支数较单纯瘀血内阻者重;痰浊证的微观指标有血清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等,而血液流变性、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变化与血瘀证近似。冠心病肾虚证有载脂蛋白A1显著降低、载脂蛋白B100/载脂蛋白A1显著升高,过氧化脂质(LPO)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降低等客观指标的异常。有些学者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病证调查,结果显示自发性心绞痛多为阴寒凝滞,劳累性心绞痛以气虚血瘀多见,变异性心绞痛以阳虚寒凝为多,更年期患者则多为阴虚气郁。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上,筛选出的单药、单药中药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在临床应用的比例不断提高,并对其作用机制也有了深入研究。活血化瘀法具有抗血小板黏附、聚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降低氧耗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宣痹通阳法可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