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教材第七版 >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编号:10710390
第三节 癃闭
http://www.100md.com 《中医内科教材第七版》
     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证治准绳·闭磡说:“闭癃合而言之一病也,分而言之有暴久之殊。盖闭者暴病,为溺闭,点滴不出,俗名小便不通是也;癃者久病,溺癃淋沥,点滴而出,一日数十次或百次。”由此可见,癃与闭都是指排尿困难,二者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癃闭之名,首见于《内经》,该书称其为“癃闭”或“闭癃”,对其病因、病机、病位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其病癃闭,邪伤肾也。”《灵枢·五味》曰:“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明确指出癃闭的病因在于外邪伤肾和饮食不节。《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灵枢·本输》称:“三焦……实则闭瘾,虚则遗溺”。《素问·标本病传论》说:“膀胱病,小便闭。”上述记载说明本病的病机为膀胱及三焦气化不利,病位在膀胱。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有关淋病和小便不利的汜载中包含癃闭的内容。在小便不利的论述中,提出其病因病理主要有膀胱气化不利、水湿互结;、瘀血夹热及脾肾两虚等。对其治疗,因气机不利者,用五苓散;因水热互结者,用猪苓汤;因瘀血夹热者,用蒲灰散或滑石白鱼散;因脾肾两虚而夹湿者,用茯苓戎盐汤。隋唐至宋元时期,对癃闭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特别在治疗方法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小便不通和小便难因于肾与膀胱有热,因热的程度不同,而导致小便不通与小便难。孙思邈在《干金要方》中载有治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该书中载有用导尿术治小便不通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导尿术的记载。王焘在缈》台秘要》中载有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小便不利方剂九首,还载有用盐及艾灸等外治法治疗癃闭的论述:朱丹溪根据辨证施治的精神,运用探吐法来治疗小便不通,并将探吐一法譬之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明代张景岳开始将癃闭与淋证分开论治,并将癃闭的病因病机归为四个方面,即:热结膀胱,热闭气化,热居肝肾;败精槁血,阻塞水道;真阳下竭,气虚不化;肝强气逆,气实而闭。其对气虚不化及阴虚不能化阳

    所致癃闭的治法有独到见解。《景岳全书·癃闭》指出:“气既不能化,而欲强为通利,果能行乎?阴中无阳,而再用苦寒之剂能无甚乎?”因此他提出其治疗“当辨其脏气之寒热,若素无内热之气者,是必阳虚无疑也,或病未至甚,需常用左归,右归、六味、八味等汤九,或壮水以分清,或益火以化气,随宜用之, 自可渐杜其源。”对真阴败绝而致的癃闭则“治宜补阴抑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89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