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00671
改进反应条件 增设精制步骤——山东生物药物研究院开发脱乙酰甲壳质新工艺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27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8.27
     本报山东讯 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凌沛学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开发出脱乙酰甲壳质(DC)的新制备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其反应条件更加温和,产品质量有显著提高。

    与传统的制备工艺相比,新的制备工艺的改进表现在脱色和精制等环节上。DC传统的提取制备工艺是虾、蟹等甲壳在常温下经稀酸脱钙、稀碱高温脱蛋白质得到甲壳质,再由甲壳质经强氧化剂脱色、浓碱高温脱乙酰得到。但通过该方法得到的DC脱乙酰度和纯度不高,使其应用受到一定影响。并且传统工艺的脱色过程采用的强氧化剂高锰酸钾能够破坏甲壳质分子链,起到降解作用,这直接影响到DC的黏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改进的工艺省去了单独的脱色步骤,将脱色贯穿于整个制备工艺中,每一步操作都有脱色作用。在传统工艺中,没有针对DC的精制过程,这也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新工艺采用稀碱进行简单的溶解再沉淀,即可进一步除去杂质和未脱乙酰基的甲壳质,制得高纯度的DC。

    凌沛学教授还强调,DC制备工艺中的每一步对于最终产品的质量都有影响。所以,不能忽略任何步骤。例如脱钙、脱蛋白质反应步骤,都应尽可能使反应彻底。如果一次反应不完全,则应重复操作。脱蛋白质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即可达到理想效果,无需加热回流。脱乙酰基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而反应条件对脱乙酰度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得到高脱乙酰度的DC,同时减少分子主链的降解,宜掌握好氢氧化钠的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氢氧化钠的浓度过低(低于30%),则起不到脱乙酰基的目的,一般不宜低于40%。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过高则易导致分子链的降解,一般温度应控制在90℃以下。对反应时间要灵活掌握,因为前体物来源不同,脱乙酰基所需的时间不同。宜在反应过程中,取样进行简单的脱乙酰度检测。如供试品能较好地溶于稀酸,则证明脱乙酰基反应已较为彻底,如果很难溶解或者部分不溶,则需延长脱乙酰基时间或更换碱溶液进行二次脱乙酰基反应。

    (王玲),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