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000909
降价为何戳不到“药价虚高”痛处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29日 《医药经济报》
     在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流通体制3项改革中,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医药流通领域现在已经基本市场化了,但80%的医疗资源还集中在公立大医院里,他们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强势地位,完全有条件牟取超额利润。

    国家发改委酝酿多时的第17次药品降价在遭到上游制药企业强烈抵制后正酝酿变脸。2005年5月中旬,以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和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为首的24家行业协会,联手向国务院递交了《对价格工作和22种药品降价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建议这次降价的幅度控制在20%以内。近日又传出了本次降价的最终幅度将是40%的说法,即使是按照这个幅度降价,也与传闻中某些重点品种降价60~90%的幅度有着不小的距离。

    自1996年原国家计委开始整顿药品价格秩序以来,中国药品市场先后历经了大大小小16次降价,但时至今日,药价虚高的顽症似乎并没有被根治,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政府向左,市场向右,人们不得不重新对降价政策进行反思:政府的药价之手到底能不能将目前从医到药整个链条中存在的所有矛盾都化解?
, http://www.100md.com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药企

    据一位医药界资深人士介绍,从1996年起,随着国家对医药市场不断开放,政府意识到药价不能像脱缰的野马,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因为在当时,国内药价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老百姓对抑制药价的呼声日渐高涨。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我国药品的价格一直实行政府定价,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国家才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药品的市场价格。“那段时间对制药企业而言,简直就是黄金时期。”这位人士对放开药品价格评价道,那段时间企业盈利情况普遍都比较好,随后便有很多业外资本涌入医药行业,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逐渐形成。企业出厂价的完全市场化环境酝酿成熟。由于竞争日益激烈,药品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的空间被越拉越大,寄生在这个链条上的腐败现象开始引起社会的不满。

    1996年,原国家计委开始整顿药品价格秩序,同年8月下发了《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对部分垄断性药品和临床应用量大面广的少数最基本的治疗药物实行政府定价。这是政府对药价调控的一个铺垫性文件
, 百拇医药
    1997年以来,国家加快了药品降价步伐,先后11次降低了药品价格,降价品种多达800多个,涉及进口药、抗感染类药品、生物药、中成药等,降价总金额达150亿元。

    在历次药品降价中,抗生素降价首当其冲。原国家经贸委员会经济运行局曾经对12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进行调查,39.5%的企业表示药品降价对企业冲击很大,42.6%的企业表示有一定影响,有8成企业认为药品降价对企业发展有影响

    以2004年那次大规模的抗生素降价为例,此次降价给相关抗生素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根据24家医药行业协会集体提交国务院的文件显示,山东新华制药2004年亏损5561万元;华北制药2004年利润下降了77%,2005年一季度亏损;鲁抗医药2004年亏损9235万元。其中降价因素(包括招标再降价)对2004年利润的影响很大:山东新华制药减少800万元,北京双鹤药业减少1200万元,上海医药减少8000万元,华北制药减少2亿元。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