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网友评论
编号:10712930
不敢进步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前者小子回了一个关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帖子。颇得曹兄认可,以为此是一个发现,可以更进一步论述。本人非是不想,实是不敢。须知“真理前进一步就是谬 误”。

    曹兄指得是一篇大文章,既是“关于中医脏腑理论的现代化研究及理解”,此文谈何容易。自匡调元先生1980年著《中医病理研究》(其第二版比第一版又厚了不少,但具体内容却无太大变化)提出这个问题后,几十年来又有几人能拿出今人信服的成果。不过小子愿对这些问题略作分析。

    我不想说中医现代化,因为这与中医西化几是同意词。但现今末法时期:人之所同者急功好利,人之所缺者静心致思。要想让传心之学的中医传统理论为广大人士(学医的或未学医的)能够认可,实非易事。所以我以为现阶段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中医有理化研究”,而且这个研究应该也能够站在西医的前方。当然先得解决我们自己的信心问题,不要说别人得都是好的。

    1,中西医起源及学术思想的异同。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的学术定型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但其学术思想实是彰显于《易》《河图》《洛书》,这就是混元一气的观点与阴阳五行的世界观。现代西医实是定鼎与二百多年前维纳的解剖(心脏,循环系统的发现)学,其肇始则是还原论(原子说)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角度,从中得出不同结论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应当说西医的发生发展正当其时。本来循环系统发现后,西医可以休息了,但不是这样。我们知道那时正是一个科学大发展的时期。同时期还发展出显微镜,化学玻璃,蒸气机,及电的发现,这一切逼着西医不断快跑。而这一切的共同特点就是“明白”,即将原来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变得看得见摸得到。这种背景下的西医研究必然走向解析与观察境地,并成为认识一切的基础。从而使西医成为一种可以看得见的医学。

    中医对解剖与循环的认识更早。所谓“八尺之夫可以剖而视之”,学过中基就知道有一句话叫“原始解剖学”,这实在是中医发展的源头之一,但绝不是维一。中医生不逢时,那时没有精确的度量衡制度,没有显微镜,有足够的瓦罐但却没有透明的玻璃器皿,但中医却也是生蓬其时,因为有一群圣人及“道”。老师告诉我“中国人的眼睛并不比西方人差”,但中国人的心地确乎比西人明净。中医走了另一条路,即通过对临床实践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反推脏腑的功用,从而完成对脏腑理论的二次定位,再通过阴阳五行(“道”)理论对脏腑关系进行合理化排序,从而行成了中医中生理病理的基础——脏腑五行理论。可以说中医的脏腑五行学说是源于实践却高于现实的理论,那么对这套理论的检验方法只有一条——实践。无疑中医通过了这个检验,但却又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这是因为它的强烈的思辨色彩。所以中医确乎只是一种理论,能否应用只在个人之因。正因如此中医成为一种只可意会的“科学”,在这个只用眼不用心的时代,其生存出现点问题完全是正常的。
, http://www.100md.com
    2,脏腑名称的混淆问题

    当西学东渐之时,中西学术相互参杂,必然出现一些偏差。比如在翻译西文时常用现成的中文单词对照。我的妇科老师常都教导同学们“西医算个球,子宫还是中医名词呢”。光一个子宫也就算了,再来点别的就麻烦了。把“HEART”翻译成“心”似乎不错,但其实确是大错特错。如前所述中医的脏腑是经过二次定位的,而西医的脏腑却用得是其解剖本意,以此“心”解彼“心”不亦谬呼。但我们却是常常犯此错误,包括一些达者。比如说心主神明,心只是循环系统中的一个泵,它怎能主神明呢?谁知此心非彼心也。前有心脑供血比例的研究,提示心脑供血比例在合理的范畴内,才能使人有神清气爽之感;后有心钠素,内啡呔学说,提示人的精神情绪与心脏的内分泌能力有相当联系,甚至现代西方有将心脏归于内分泌器官的提法,真所谓“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不知这些人知道中医“五志分五脏之论”又当作何感想。

    我在前论中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解法即源于此。西医是用解剖学本意,大家可试试五行相克也可用这种办法来推出。所谓中西医结合则是对中医脏腑二次定位的重新认识与理解。纯中医则完全以中医之理以推之而脏腑的二次定位不须明言自含其中。其中尤难在中西医结合,而其难点不过一是强调中医的功能定位,二是不可勉强。
, http://www.100md.com
    3。西医发展的局限性

    我们现代动则现代医学如何如何,其实现代医学未必高明。之所以如此实是因为它明,而非因为它高。实证式的思维方式变成了高度近视,而对仪器的追求则让其远离了患者。这一方面的例子我可以举出许多。在六十年代,曾把中医对病人的关注,改造为对病的关注做为中西医结合的巨大成就。也曾把心主神明斥为迷信。西医真正的高明在于它承认自己的不完备,这也同时打开了它前进道路。虽有些南辕北辙但也慰为可观。问题在于它的实证式的思维方式,使其永远只能看到脚下。只因其是烛照之明故能不断进步。

    有一首歌叫“月亮走我也走”。月明之夜可使人遥望天际,却不免于脚下之路颇见模糊。中医之学强于思辨,长于认症,但对具体病理也即症状的解释不免失之模糊。但这并不能掩盖中医对大局的把握。以烛光之明与月光之辉比较高下自不须论。用烛光佐月华则可,反之则不可,衷中参西之论实为不可易之理。其实中医也在不停的进步、前进,只不过月华之下,此理不同彼理也。
, http://www.100md.com
    4。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现代医学对人体的研究日渐深入,我则见其日暮途穷也。从诺贝尔医学奖的得奖者来看(希望有同仁能做一个祥细的表)早几十年偏重于临床,其中基础部分也与临床密切相关,能迅速解决临床问题。再几十年则偏重与仪器相关的诊查手段,此时的成果与治疗关系不大,却有助于诊断的进展。再几十年则偏重于所谓的纯理论研究,也就进入了所谓的细胞器与受体方面的研究再进一步就是基因。这些研究已经远远脱离了病人的痛苦,也使临床实践陷入迷潭。举一个例子:高血压90%*90%*90%*90%=0.656(每一个90%代表西医的每一次进步)有一病人腓肠肌痛疼,西医诊断为线粒体病,吓得一位老师不敢开药,因中医辨证为血瘀之证,乃开一中成药以试病,谁知一试之下病即痊愈。可知西医之病名——哈哈,哈哈。

    中医脏腑理论包含了解剖客观定位,功能性质回归与义理解说三个部分,所以任一都相当于代医学的一个大系统,甚至于包括了一些现代医学所未阐明的内容。所以它是以不变应万变,这种似与不似的理论才是最接近于终极真理的理论。
, 百拇医药
    5。江海万倾只取一瓢。

    中医脏腑理论包乎万有,岂不形同虚设?其实不然。中医每一步莫不是脚踏实地,其每一点都可用实践来证明,问题是实践何其难也。中医理论传心之学,对学者的悟性要求极高,现代之人只用眼睛不用心,实难明了。故教者只须使明而矣,不须玩玄弄虚。欲明中医之理,只需遵守以下几条:1只求实用,不求新颖。如:肺与大肠相表里,只取匡调元的解释;肾阴肾阳只在解剖肾上加肾上腺即可;脾主消化则加解剖学上的胰。2强调基础。如肺主一身之气,说得是能量代谢。肾司二便,指新陈代谢中的代谢。肺肾主呼吸(一呼一吸)则是大呼吸概念(包括人体与体外的气体交换与细胞与体液交换二个方面)。3紧根形势,如前述对肝脾关系用“肠脑概念”,肺肾关系可用“血管紧张素的概念”。4以临床实践为准绳,不可轻言扬弃。,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