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12952
之六_____去“悟”存真,让经验经得起重复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先生说:“贬低中医的人又说中医是经验医学……。那些没有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只知照方开药,的确是难以重复宝贵经验的。”中医是不是经验医学,这这没有实证依据,不好说。但有一句话却是在历代中医界流传开了的__医者,意也。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中医这技术,就是用心去领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回味,叫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一句话就是主要靠悟性来获取知识的一门技术。你悟性高,老师的知识就学得多,经验就猎取得多,如果你思维活跃,就可以对那些没有标准的经典理论进行超想象发挥,得到许多自以为是的“真传”。如果你头脑木讷,就只有死读书,读死书,永远也就悟不出门道。由于人的思维有差异,悟性有高低,几千年来,中医就形成了根据各自感悟而得的学术理论,因为这些理论是“感悟而得”,缺乏实证性的客观标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只要符合被悟者的想法,悟者就算得到了这一理论的“真谛”。反之,那怕你满腹经纶也可能被视为门外汉。由于历代中医传人对中医经典之“悟”,受所处环境,时代背景,知识阅历等等方面的影响,于是在不同时期“悟”出了不同的医学流派,而“悟性”的差异,往往又导致流派之间互不承认,互相诋毁,以自己是为是,以他人是为非,同是一个病证,你站在这个角度可以讲出一番道理,他站在那个角度同样可以讲出一番道理,您可以用桂枝汤,他却要用银翘散,这种缺乏普适性的“经验”,当然也就难以重复了。

    “悟”在中医传承中的地位也相当重要。中医师的高明与否,固然 “与其基础理论、临床经验、文化素养”有重要关系,但中医历史上,“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半路出家出而成大器者,比比皆是,这些人先前并不是“基础理论、临床经验”有多么丰富,而是入门后,靠过人的“悟性”逐渐长成大家。“悟性”才是影响中医个体成长的关键之所在,然而,“悟性”的个适性,使中医在整体上无法形成客观可视,易于操作,共认、共知、共用的理论和标准,成了中医经验难以重复而无法逾越的障碍,其产生的疗效也因之缺乏说服力。

    因此,中医的理论必须从自以为是,类似佛家禅机的“悟性”承传方式中转变过来,形成数学语言、科学语言(普适性、简洁、准确)为主的符号系统说理工具,中医学才能真正走向完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