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补益汤 > 补气 > 补中益气汤
编号:10712998
从李东垣的成名方“补中益气汤”看其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误导之处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原创]从李东垣的成名方“补中益气汤”看其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误导之处

    补中益气汤的原方组成,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但其中的君药是黄芪,却是记得的,还提出了量大就是君的“著名理论”,这是其一;其中是很重视柴胡的,也是记得的,说柴胡是从左升,并且,柴胡也不是味苦的了,还为此专门作了《珍珠囊药性赋》,专论药物上下升降之理,可见其对柴胡的重视程度,此其二;其中又特别重视重视升麻一味,给人的印象更是深刻,顾名思义,“升麻”中不是有一个“升”字吗,当然主升,不过不是从左升,而是从右升了——柴胡的从左升是入肝经,合于春气,药物的归经之说,也来自李东垣,真是大家了,但升麻的从右升,又不知何说使然,书中未表,劝大家不要烦心去猜,否则就是自讨苦吃,这算是第三。

    我的印象中,就这三个比较深刻!大家想想,还有什么漏下的没有?

    附:

    《神农本草经》: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原来与芍药、大黄的性味、功用相近,而性更和平,主“肠胃中结气”,可以“推陈致新”的。故可以治“阴虚则内热”的少阳病。

    《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后人反谓“味酸”而主收敛进而止汗者,不明阴阳之理,凭空杜撰而已,不明白的,可参本论坛“理论争鸣”中7月31日发贴的“试 论 桂 枝 汤 与 建 中 汤 的“中和”之 义——兼解‘阳明者,胃中寒’之证治”一文,相信大家会恍然大悟,“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神农本草经》:大黄味苦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御览,此下有道字),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大黄,与上两位味同:皆苦;而性略异,此寒。所谓大同,又有小异。大同,则可以相提并论,见下文。小异,则功力不等:大黄主太阴(阳明),大泻其阴,则自汗出者愈;芍药主太阳,中和其不平之阴,则汗自出者止;柴胡主少阳,“阴阳俱虚竭”,小柴胡汤稍稍和之其阴,而不令大下,大柴胡汤则略峻猛,在所不忌。

    《伤寒论》: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

    《伤寒论》: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大黄、芍药的相提并论,可见仲景之意。

    是李东垣数典忘宗了!恕后生数典忘祖了!该死,该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