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9068
医改不成功别怨"市场化"——何时改变就医难、看病贵?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健康时报》 2005.09.01
     ■阅读提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医院规模越来越大,看病却越来越难;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看病却越来越贵———原因何在?

    医院准入门槛过高,使公立医院成为一种有政策“扶持”的垄断,让患者在为不断增加的医药、检查费埋单的时候,医院却没有或者很少有竞争对手。改变就医难、看病贵的关键在于:强化公立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在增加对公立医院投入的前提下,逐步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同时,放宽对医院准入的限制,鼓励各类民营资金进入医疗领域,逐步培育成熟的医疗市场,把医疗行业由现在的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只有当患者真正地可以对医院自由选择的时候,就医难、看病贵的现象才能迎刃而解。

    我们共同期待着。

    痛,并忍受着

    1994年的两江(九江、镇江)医改试点拉开了医疗卫生事业综合改革的序幕。十年医改,几乎每一个举措都牵动了社会的神经。而眼下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医疗服务的现状却与百姓的期望相去甚远。
, 百拇医药
    看不起病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强烈感觉。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在城镇,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有29.6%的病人应住院而不住院。于是,有网民写道:“吃不起的药,看不起的病,进不起的医院,住不起的病房。”而“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则成为农民兄弟看病真实的写照。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所引发的多达262个页码的网上评论中,对医院不满的贴子竟占到90%以上。

    病人痛恨医院却又离不开医院,看病越来越难也成为许多就医者的切肤之痛。每天早晨四五点,在北京、上海、广州各大医院的门诊大厅里,人头攒动已成一景。患者只为等待那有限的十几个专家号,他们一脸的焦急、疲倦……卫生部医政司原司长于宗河说,过去一家大医院每天的门诊人数顶多也就3000人左右,现在则上升至5000人,甚至上万。

    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得出结论:中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在总体上是不成功的。
, 百拇医药
    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

    有人把目前的医疗现状归结为是因为市场化的结果,而事实上这种状况恰恰因为市场化不能充分发育、行政垄断所致。有人认为:由于医疗市场准入门槛过高,公立医院成为一种有政策“扶持”的垄断:患者在为不断增加的医药、检查费埋单的时候,医院却没有或很少竞争对手。

    医疗卫生在我国属于公益性福利事业,医疗收费标准定得很低,政府采取“以药补医”政策维持医院生存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大幅度下降,通常不足10%,另外90%以上的费用需要医院自己挣。“以药补医”这时便成为医生多开药、开贵药、多做检查的激励机制。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在患者的总体医疗费用构成中,用于医生诊断及治疗部分的费用由于受物价局限定往往很低,而药物、各类检查的费用则高得惊人。

    于宗河说,公立医院被一个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为了增加收入已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医院规模越大,病人越多,创收也越多;创收越多,也就越有条件扩大规模……正如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杜如昱教授所说,公立医院越是配备了高档检查仪器、卖高档药品,医院的收入也就越多,于是各医院都往“高”攀,都要购CT,置核磁。这使得高档医疗检查设备在我国大城市相当密集,甚至超过美国一些大城市。在商业化大潮中,医院的公益性质越来越淡化。今年7月1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一次公开会议上表示:“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 百拇医药
    在这种状态下,不管你是公费、自费还是医保,全都得到这里来看病。许多城市里的三甲医院,已成为城市医疗市场极具垄断色彩的庞然大物。公立医院在医疗行业的垄断地位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赚起钱来“合理合法”:我不挣钱,医院的运转如何维持?医生的奖金谁来发?国家能有足够的投入吗?

    市场化,不是替罪的羔羊

    在美国有22年医学临床经验的北京大学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李书隽教授认为,医疗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医疗行业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他说:“目前医疗行业出现的问题不是市场化的过错,而恰恰是市场化还远远不够所致。”市场化不等于取消公立医院,更不是弱化医疗卫生行业的公益性质,而是实现医疗行业的多体制化。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的现状是:一方面是公立医院在“以药补医”的指挥捧下赚钱,另一方面,医疗市场又没有可与公立医院抗衡的对手。公立医院同时占据了两种体制的好处:国家投入和市场的赢利。李书隽教授认为,由于没有相应政策,大量的民营资本以及外资进入医疗领域步履艰难。而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同样鼓励着大医院的垄断,比如在现有的保险制度下,去民营医院看病是不给予报销的。这使有限的民营医院,其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失去了与公立大医院竞争的能力。任何民营经济在发展之初都需要政策的扶持,民营医院也一样。比如对目前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李书隽教授认为,只要有政策的支持,比如减免税收、给予农民最基本医疗保障等,农村的市场那么大,民营资本一样能够在那里大有作为。
, http://www.100md.com
    公私分明,新医改的突出特征

    8月3日,卫生部网站全文公开了卫生部部长高强关于医疗改革思路的最新报告,新方案在今年年底前有望启动,在不同区域的部分城市展开试点。报告给记者最强烈的印象是:未来医疗机构的职能将公私分明。

    新医改方案将确定保留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负责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对保留的公立机构,一是数量、规模要适应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不能“卖光”、“改净”;二是运行机制要体现公益性质,政府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和收入规模,不鼓励创收。支出要实行“核定收支,收支挂钩,超收上交,差额补助”的经济机制。对于其余的医院,可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改制改造成社会非营利性或营利性医疗机构。而按区域规划向社会资金放开的公立医院,国家也将制定规范的操作程序,设定投资者的准入门槛。

    可以看出,医改新思路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减少公立医院数量的同时,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让公立医院脱去商业色彩,彻底姓“公”;二是加快医疗行业的市场化步伐,实现医疗机构体制的多样化。
, http://www.100md.com
    作为国家对百姓实行的一项公益性福利事业,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与市场化的运作并不是矛盾的。专家指出,在美国,医疗卫生服务无论是在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其公益性质都不会改变。这即是说,不管你是在什么样的医院看病,政府提供的保障无论是保险还是给予贫困人员的资助,都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在提供医疗服务方面,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面对的是同样的市场,同样要参与市场竞争。竞争不仅能够使价格趋于合理公正,也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这场竞争中,享有政府拨款的公立医院,其优势已主要体现在科研、教学方面的领军地位。公立医院的垄断固然要不得,但让其退出市场则会走向另一端,可能引发公立医院诸如人才流失、技术落后等等的萎缩。

    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如果病人自己出的钱占到整个医疗费用的50%的话,那么将影响社会的稳定。杜如昱教授提及这一话题时曾指出,我国病人目前自付的医疗费用在50%以上。强化医院公益性质也好,鼓励多种体制也罢,总之都得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环。
, 百拇医药
    ■近期医改热点

    1.2004年12月,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患者应住院而不住院。

    2.2005年6月1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指出:中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3.2005年7月1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的报告中,坦言“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4.2005年8月初,有报道称卫生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制定新的医改方案。

    5.2005年8月9~11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0%的人对10年来医疗体制方面的变化感到不满意。
, 百拇医药
    ■中国医改之路

    1994年,有关部门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简称“两江医改”。

    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00年,国务院作出了同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三项改革的决策和部署。

    ■网友评医改

    IP:202.103.48:医疗本是为人民服务的,现在却成了一些医院的摇钱树!依现在医疗收费价格,农村老百姓哪看得起病,稍重一点的病只有在家“捱”了。

    IP:202.99.23:不管医改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归根结底,一定要让老百姓要能看得起病。普通的病自己能负担得起,得了大病、重病也不会因为囊中羞涩连医院的门都不敢进。唯有这样,医改才是成功的。, http://www.100md.com(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