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财经.知本
编号:11285801
集群效应如何影响新药研发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3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9.13
     “药谷”是一个形象的称谓,主要指从事生物工程药物、化学药、中药等的研发、生产的园区。无论是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还是无锡、黄石等中小城市,都兴建了一批号称“药谷”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尽管不时传出一些地区药谷引凤不成,难以为继的叹惜,然而目前各地上马“药谷”热情仍未削减,医┰扒?br>数量增加趋势明显。

    在“药谷”供大于求的矛盾中,现存“药谷”该往何处走,怎样才能满足企业的研发需求,以引来“金凤凰”,实现健康发展,已成为业内人士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编者按

    ■研发竞争助推药谷经济

    四川“西部药谷”、上海“张江药谷”、长春“北方药谷”、海南“海口药谷”、北京“中关村生命科技园”……近年来,各地纷纷圈地聚资,兴建各类生物科技园区或医药园区,“药谷”热持续不退,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 百拇医药
    随着主要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生产布局的完成和国内制药企业集中GMP认证的结束,药业生产性投资已基本告一段落,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国内本土企业,下一步的投资重点都将转移到研发领域。近期,跨国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新药研发中心,为药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诺和诺德、阿斯利康等著名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分别落成并投入使用,礼来公司与上海开拓者化学研究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在上海张江药谷建设了实验大楼。而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在张江药谷的研发中心也在建设之中。

    作为第一家把研发中心设在中国的跨国药企,2004年7月,诺和诺德(中国)研究发展中心又成为第一个落户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外资企业。该研发中心总监王保平博士告诉记者,此举将对吸引更多国际知名制药企业落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并有助于促进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发展。据王保平介绍,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落户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公司长期投入中国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公司优化研发环境、加强与中国生物科学研究机构全面合作的重要决策,希望借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整合的资源平台、便捷的交流环境和优惠的政策支持进一步促进公司的研发工作,为满足中国乃至世界患者的多元化需求、深化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奠定更好的基础。
, http://www.100md.com
    而与此同时,国内一些有远见的制药企业,在经过了初期的艰苦创业之后,也认识到了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新药研发上。中国药学会理事马剑文教授给记者举例说,天士力药业已经将销售收入的6%投入到新药研发,扬子江药业的研发投入更是达到了销售收入的10%。抢占新药研发竞争高地显然已成为中国药谷全速前进的根本动力。

    ■盲目建设难招凤凰青睐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的生物医药园区(包括已建立的和正在筹建的)有50多个,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吉林、四川、湖南、湖北等25个省市。

    事实上,几乎每个省都想建设医药科技园。有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许多医药科技园的建设思路是:把房子修好了,水、电、气、路通了,就理所当然地可以把资金和技术都引进来。但往往事与愿违——不少医药科技园很快成了“烂尾药谷”。
, http://www.100md.com
    梧桐树为何引不来金凤凰?美国孵化器的成功经验可概括为:丰富的经营管理知识与实践、拥有资金和融资渠道、依托大学等智力资源、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专业化的服务设施。从孵化功能上看,美国成功的孵化器均融合了传统孵化器、管理咨询和风险投资功能,除了向入孵企业提供场所和相应的物业管理等基本服务外,还必须提供技术支持、融资服务、管理咨询等增值服务。

    中国药学会秘书长曹文庄曾指出,“药谷热钡某鱿质俏夜揭┎笛该头?br>展的写照,但其背后也潜伏着重重危机。在“药谷热”中,概念炒作、重复建设等问题非常突出。

    美国强生公司药物中心新药开发首席科学家郭坚中指出,真正的“药谷”应该是高技术孕育、栖息的地方。我国各地“药谷”存在的共同问题是,虽然“药谷”投资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占地面积也很大,但园区内都是一些提供原料药、合成中间体等的企业,真正的药物研发公司目前还极少。他认为,医药作为科技和人才密集型行业,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研发新药和吸引人才。
, http://www.100md.com
    “软”件严重缺乏,研发环境质量低下,只是苦苦等待企业青睐,科技园难逃“空壳”命运。在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投资建设医药科技园尚需三思而后行。

    ■整合资源迎接重新洗牌

    对从事研发,特别是新药前期研发的人员来说,在思想碰撞中产生灵感颇为重要。王保平说,研发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不仅仅是研发部门本身的事情,严格的专利保护、先进的研发体制、浓郁的研发氛围、优秀的研发队伍、强烈的科学献身精神等等,都是研发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为研发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性服务,以形成集群效应是药谷飞速发展的根本。

    有关人士道出了诺和诺德入驻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玄机:这家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主要是冲着这里即将出现的两家“超级医院”而来;而中关村生命园招商部副经理郭阳披露的一组数字也可以部分地解释诺和诺德研发中心迁址的目的:“到诺和诺德研发中心入驻前,与园区签署实质性投资协议的6家研发主导型企业中,有5家是在2003年两大‘超级医院’与我们达成意向后签约的,诺和诺德便是其中之一。”
, http://www.100md.com
    2003年年校本┐笱Ш椭泄鸵娇拼笱Х直鹩胫泄卮迳蒲г扒┒┝?br>进驻该园区二期工程、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的协议。这个投资总额约60亿元、设计床位达4000张的亚洲最大的医疗项目在当时所引起的震动绝不亚于该项目的前身,台商王永庆的长庚医院。而且由于该项目是“2008年奥运会配套医疗项目”,有着强大的政府背景,几乎不存在任何政策障碍,因此,尽管当时这个耗资巨大的项目的投资尚未落实,但没有人怀疑这两家“超级医院”的可行性。此庞大的医疗项目使中关村生命科技园这个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药谷由此声名鹊起。而今年7月25日丹麦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心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签约入园等则进一步加强了该药谷的综合实力。

    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是由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投资,由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即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市科委、中国医药开发中心共同组建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据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总工程师杨成勇介绍,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具备完整的专业化孵化服务环境,以“一库、一网、六平台”为主体,可为入园企业和项目提供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专业化孵化服务。同时,也为园外企业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服务。所谓一库,是指专家咨询库;一网,是生物医药资源网络;六平台,分别是生物医药工程平台、化学合成药物实验平台、农业生物工程实验平台、管理咨询平台、新药注册平台和分析检测平台。
, http://www.100md.com
    王保平表示:“入驻生命园的一年多来,园区给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专业的物业管理,以及人性化的后勤服务,为我们创造和保持优良的科研环境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作为较早入园的企业,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幢幢现代化的新科研大楼在建造,一家家高水平的生物技术和医药公司进驻园区。我们相信,不久后这里将会有一流的生物技术信息交流环境和资源共享的技术平台,能加强我们与园区内外的科研机构的合作,并有利于我们不断创新,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开发工作。”

    无独有偶,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技园遥遥相对的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也获成功发展。张江药谷对入驻企业有着明确标准:符合条件的积极引进,不符合的,基地不会为了盲目招商而降格接受。

    完善的专业化服务是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一大特色。浦东药监局已经搬迁至基地内,专门受理基地内生物医药企业的新药报批、GMP中试车间的审核,为创业企业提供创新和产业化的平台。基地内有亚洲著名的CRO公司,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所,基地医药销售公司、律师、会计、审计事务所,咨询机构,企业注册和报关代理机构等。同时,基地还聚集了1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与12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或产业投资公司有着紧密联系。另外,一项旨在多渠道筹集世界范围内的资金和科技资源的计划正在实行——设立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和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专业化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管理公司,以此带动国内外风险和产业资本向基地汇集,以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融资环境。
, 百拇医药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药谷竞争,将主要在京、沪两地展开,中国药谷将面临重新洗牌。

    文/本报记者 张旭

    ■相关链接:南北双星光彩耀人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2000年8月18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始开发建设。该园希望以国家生物领域重大项目为主要劳校⒄钩杉蒲а蟹ⅰ⑵笠捣趸⒅惺杂肷⒊晒?br>评价鉴定、生物技术项目展示发布、风险投资、国际交流、人员培训于一体的国际化高科技园区。

    目前,生命园已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国家顶尖的研究机构,设有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组研发及工程中心、国家863实验动物及病理动物模型中心、北京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和世界生物信息学中国节点,汇集了扬子江集团、江中制药集团和养生堂等国内知名企业,吸引了诺和诺德、Takara等著名跨国公司,并将建设由北大国际医院和协和医学中心组成的亚洲最大的医学中心。
, 百拇医药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成立于1992年7月,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至2004年4月底,园区完成开发面积17平方公里,吸引投资额108亿美元,注册企业达3168家,固定资产投资446亿元人民币。技术、资金、市场在园区有了畅通的互动渠道,“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创业氛围逐渐形成。

    经过近十多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三大国家级基地(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创业基地)的框架,形成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三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已形成由罗氏、葛兰素史克、先锋药业等40多个国内外一流药厂组成的产业群体,引进中科院药物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发中心等30多家研发机构,以及以200多家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代表的创业群体。

    (泓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