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718761
对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5年第35期
对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评价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估计我国目前至少约有2000万哮喘患者。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起、组织了17个国家的30多名哮喘专家,制定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并于1995年发表。1998年和2002年专家们两次对GINA进行了修订。在我国,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根据GINA制定了我国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2年11月又对该指南作了修订,并于2003年发表。

    哮喘的定义与认识

    指南对哮喘的定义为: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对该定义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过敏性疾病,即有特应性体质的患者在吸入变应原后,主要有肥大细胞参与并在IgE抗体介导下释放组胺等介质,从而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产生哮喘症状。因此,治疗哮喘的策略主要以支气管扩张、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为主。8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吸入变应原或存在其他激发因素可导致哮喘发作或加重。治疗策略是在解除支气管痉挛的基础上,强调使用抗炎药物治疗。

    近年来,人们对哮喘的认识又有所提高,认为哮喘是由包括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在此基础上又伴随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构,后者即气道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增加、纤维化和血管增生等。气道重构后导致气道阻塞的可逆性降低。目前的治疗策略强调对哮喘应尽早进行抗炎治疗,对中、重度哮喘应给予长期规律的抗炎与长效支气管扩张药物的联合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