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83100
潜水后飞行与减压病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5日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作者:张辉 等
     随着潜水活动的日益增多和潜水后航空旅行的人数不断增加,潜水或其他高气压暴露安全减压后飞行所诱发的减压病报道亦日益增多。如何保障潜水和高气压暴露人员在安全减压后继续安全航空旅行的问题已引起潜水-高气压医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国外有不少学者对高气压暴露结束后必要的“飞行前地面间隔时间(preflight surface intervals,PFSI)”(指潜水或高气压暴露减压结束后到所乘飞机开始起飞时为止的这一段时间)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发表了潜水后飞行指南,该指南对保障和指导潜水和高气压暴露人员在安全减压后的安全航空旅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特简要综述如下。

    一、潜水后飞行诱发减压病的机制

    众所周知,潜水作业是一种特殊的劳动,除了要保证潜水作业人员的安全外还必须尽可能提高潜水作业的效率。一般说来,就空气非饱和潜水而言,在整个减压过程中,必须保证潜水员体内的总氮张力和外界总气压的比值不得大于1.6(过饱和安全系数),同时又尽量地使这两者的比值无限地趋近于1.6,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安全高效”的要求。因此,实际上潜水员减压出水(或出舱)后,即使没有发生减压病,潜水员仍处于惰性气体的过饱和状态。从理论上讲,潜水员减压出水(出舱)后要真正达到完全脱饱和至少需要12h。在潜水医学上,把在12h之内所进行的潜水称之为“反复潜水”。对于反复潜水减压方案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国家和所用的不同减压表都有相应的特殊要求,即必须考虑第一次潜水对第二次潜水(反复潜水)的影响。如果在12h之内飞行也必须考虑到第一次潜水可能对飞行所产生的影响。甚至有人认为潜水员减压出水(出舱)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内,机体不仅仍然处于过饱和状态,而且体内可能有大量的隐性气泡(silent bubbles)或无症状气泡(asymptomatic bubbles)存在,这些气泡非常微小并不引起临床症状,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亚临床气泡(subclinical bubbles)。如果潜水员减压出水(出舱)后在12h内飞行,可使这些业已存在的微小气泡体积扩大,从原来的“隐性气泡”演变成“显性气泡”而导致减压病,PFSI愈短,诱发减压病的可能性就愈大,减压病的病情就愈重。
, http://www.100md.com
    二、潜水后飞行诱发减压病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陆续有很多学者相继报道了潜水后飞行所诱发的减压病病例。1961年,Miner首先报道了几名商业航空工作人员在SCUBA潜水后不久即航空飞行,座舱压力维持在相当于2100m(7000ft)的高度,结果都罹患了减压病;Sheffield和Cramer (1988)报道了4例继发于潜水后飞行和潜水后乘车登山所诱发的减压病;Bennett等 (1989)报道了87例潜水后飞行所诱发的减压病。综合以上资料可以发现潜水后飞行是否诱发减压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7]。一般说来,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飞行前的潜水情况,如潜水的深度和时程、潜水的种类(常规潜水还是饱和潜水)、潜水减压是否充分。一般说来,潜水深度愈大、时程愈长,潜水后飞行愈易诱发减压病。因此大深度较长时程的潜水作业或饱和潜水后飞行诱发减压病的机率要高得多。潜水减压如果不充分则更易诱发潜水后飞行减压病。(2)飞行前是否已经存在减压病的临床表现。如果已经存在减压病的临床表现说明该次潜水减压属于“减压不当”,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对该潜水员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即病情必将进一步恶化,如果原来是Ⅰ型减压病很可能会演变成Ⅱ型减压病。(3)PFSI的长短。PFSI愈短诱发减压病的可能性愈大,从目前可查阅到的资料看,PFSI在48h以上,潜水对后续的飞行基本不存在影响。(4)飞行的高度和持续的时间。在其他因素相当或相同的情况下,飞行高度愈高和持续时间愈长诱发减压病的可能性就愈大。Vann等[7]报道潜水后飞行所诱发的减压病,一次加压治疗的治愈率明显低于其他减压病,残余症状常迁延3个月以上。但也有学者报道,潜水后飞行所诱发的减压病与其他减压病相比,对加压治疗的反应差异并无显著性。
, 百拇医药
    三、如何预防潜水后飞行诱发减压病

    现已一致认为,要预防潜水后飞行诱发减压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保证PFSI足够长或让潜水员在增压(座舱压力不得小于100kPa绝对压)条件下飞行。但潜水后飞行是否诱发减压病除了与PFSI有关外,还与飞行前的潜水深度和时程、常规潜水还是饱和潜水以及将要飞行的高度和时程密切相关。一般说来,浅深度短时程的“不减压潜水”后飞行不易诱发减压病,因此要求的PFSI较短;大深度长时程的潜水,尤其是饱和潜水后飞行很容易诱发减压病,因此要求PFSI也较长;即使是浅深度短时程的“不减压潜水”,PFSI也足够长,但如果随后的飞行高度较高同样易诱发减压病。潜水员模拟15m和39m短时程的不减压潜水后,PFSI分别为12h、18h和24h后模拟高空飞行。PFSI为12h的部分潜水员在上升到模拟9000m高空即刻Doppler气泡探测仪就探测到心前区有气泡音存在,此后几分钟就出现了减压病的症状和体征。PFSI为18h的潜水员最早出现气泡音的时间和出现减压病的症状和体征的平均时间比PFSI为12h的潜水员虽然要晚许多,但都在15min之内。PFSI为24h的潜水员最早出现气泡音的时间和出现减压病的症状和体征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7min和23min。此研究结果也提示,第一次潜水结束后即使PFSI达12h以上,对后续飞行(如果飞行达到一定高度)并非毫无影响。也有文献报道认为,如果是不减压潜水,PFSI可以为零或不小于2h即可。由此可见,要想分别不同情况给出一个确切的PFSI是相当困难的,即使有这种可能性,肯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即使是对同一种情况,不同的学者提出的PFSI建议值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而这些PFSI建议值的依据大多根据各自的动物实验结果或自身的实践经验,很少有人体实验的数据支持。目前,只能综合各相关文献给出一个相对倾向性的参考值(即不同学者的经验参数的综合)。如果是短时程浅深度的“不减压潜水”,PFSI一般不得短于12h;如果是长时程较大深度的“减压潜水”,PFSI不得短于24h;如果是饱和潜水,PFSI不得短于48h。对于减压病治疗后飞行应该有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PFSI更长,飞行高度一般不得高于610m(2000ft)或2400m(8000ft)。如果潜水员潜水作业或高气压暴露结束后,因其他疾病需要紧急后送治疗,最好让潜水员所在的座舱能在增压(舱压不小于100kPa绝对压)条件下飞行,如援救飞机不能满足此增压要求,必须严格控制飞行高度,即飞行高度不得大于610m。如果潜水员潜水作业或高气压暴露结束后,已经罹患减压病而又需要紧急后送治疗,应将患病潜水员置于应急高压转运舱(emergency hyperbaric transfer chamber hyperbaric ambulance)由直升机后送至高气压医学治疗单位,与相应的高气压治疗舱对接,将患者转入治疗舱中按治疗减压病的正规程序进行治疗。如无应急高压转运舱,必须让患病潜水员在增压条件下飞行。也有人建议用潜水后反复潜水组代码(代表体内残余氮量的多少)来确定PFSI值。,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