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 2003年第2期
编号:10741592
医疗体制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http://www.100md.com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03年第2期
     为了便于对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国医疗管理体制的比较和借鉴,我们选择了具有明显体制差异的英国、美国和新加坡三个国家作为案例介绍。其中,英国的模式同我们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极其相似,其体制发展的结果也十分类似;而美国的模式同我们有着天壤的区别,但也不乏有好的经验值得借鉴;而新加坡的模式却同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相当近接。

    发达国家医疗体制的几种主要模式 英国全民福利型医疗体制的模式 英国医疗体制模式同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十分相似,其主要特征就是由政府提供的全民广覆盖的医疗保健制度。自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始,全英医疗卫生服务在其全国范围内实行了三级管理体系:一是,社区医疗服务保健体系。其主要职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广覆盖的医疗保健;二是,根据城市内的行政区属设立全科诊所。其主要职能是接受行政区内市民的就诊及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家庭私人保健医生;三是,政府在城市中兴办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全科医院,为整个城市市民提供更为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这种在医疗领域内的制度安排同我国目前实施的三级医疗体系,即社区、区、市的医疗网络管理体制十分相似。全英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政府所有,统一受中央政府卫生部全权管理。英国政府在城市三级医疗管理网络中的经费投入,主要来源是政府的公共财政拨款,其比重占整个城市医疗经费的85%,另外15%分别来自于医院开设的特殊高级病房和提供的特殊护理,通过病人以自费方式来获得特殊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收入,以及以病家支付家庭医生、社区诊所就诊时的处方费收入。

    这种体制虽然使全民享受到了由政府全额提供的这样一种福利型的医疗保健服务。然而,英国尽管属于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有着强大的财力作支撑,也无法面对日益剧增的医疗经费支出的公共财政压力。特别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随着通货膨胀、人口老龄化等的各种因素,英国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财政经费投入,出现了巨大的赤字,使得政府本已十分紧张的医疗财政投入出现了巨大缺口。从1949年到1994年的四十五年间,英国政府在医疗保障上的财政投入就已翻了6.5番,现有的财政投入也犹如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和难以有效改善市民的医疗条件,医疗的服务质量开始明显下降,市民不满的呼声也越来越多。 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强大的财政压力下,迫使政府在医疗领域进行改革。改革措施基本有这几条:一是,市民患病后必须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或去社区诊所就诊治疗,当这些机构不能处理时,再由其将病人转诊到区级医疗机构。如此逐级转诊,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是,开始导入市场机制,逐步推行“管”与“办”分离。政府通过招标方式,逐步将各类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权移交给专门的医院管理公司和基金组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