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 2004年第21期
编号:10741334
医疗改革的底线与争议
http://www.100md.com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04年第21期
     有些事情放到不同的背景或者不同的逻辑里,会有不同的解读。

    具体到“沈阳中医”的事例上,可能存在这样两个推论:

    第一个推论是“沈阳中医”推行这种尝试,结果导致了患者本来花350元就能看的病,可能要花500元。第二个推论是沈阳中医推行了这种尝试,结果原本处于亏损状态的医院里,有人能开10000元左右的工资。

    改革导致了利益的流动和再次分配,那么遭到大部分职工的抵制和造成求医人群的质疑也就并不奇怪了。

    沈阳市中医院的院长赵婷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推出的改革不是让医生去侵害患者的利益,而是增加医院的业务量。”或许也是这个原因,赵婷玉感到“干得很伤心”。但同时,赵婷玉也不能否认,她所一再强调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初衷和最终指向,在实际推行的尝试中已经走上歧路——当一个医生70%的工资都产生于诊疗费的提成时,他最可能选择的,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而这个可能,也已经被事实所佐证。

    改革可以尝试,可以突破,但是一个必须遵守的信条是:改革必须以有利于维护本行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及最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因此,对于沈阳市中医院的尝试,我们以有利于维护患者至上的医德及多数医生的利益,而不是以善待与宽容改革为底线。

    谁碰了这个底线,必然引起“争议”。

    需要着重指出的一点是,对于沈阳市中医院的求变欲求,我们自始至终都持正面的关注,因为这不仅对在医院工作的几百号沈阳人来说是一件大事,对于更多的沈阳人来说更是一件大事。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对于沈阳市中医院改革尝试的解读,我们还需要思考下去:一个医院的改革,显然不能仅仅满足少数人的利益需要,那么多数人的声音该怎样被说出来并产生作用?在一个或者更多的医院为自身的生存发展进行改革的尝试时,要有谁付出代价,要付出多大代价?, 百拇医药(李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