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 2004年第17期
编号:10741444
医院信息化:发展迅速 阻力重重
http://www.100md.com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04年第17期
     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为医院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能为病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是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挑战。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经历了非典之后,我国医院信息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高燕婕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到2008年底,各省中心城市的医院和60%的县级医院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按照规划,到2010年前,全国要建立10家示范医院。三级医院要有临床信息系统,如医嘱信息、数字化影像、医生护士工作站等;二级医院要初步实现网络化管理;并对中小型医院和农村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都有要求。此外,还要分期分批培训人才。现实与前景,都在向我们描绘美好的一面。但遗憾的是,在医院信息化的道路上,重重阻力也是我们无法忽略的。 热与冷的尴尬现实 从效果看,医院信息化能为医院和病人带来双重好处,其作用是直接而明显的。

    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向记者透露,目前医院信息化大致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医院管理系统(简称HMIS,如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一是医疗信息系统(简称HCIS,如电子病历、医学数字影像系统等)。两者侧重不同,所带来的作用也有所差异。据他介绍,天坛医院在实施医院管理系统之后,首先提高了药品库存管理的水平,杜绝了丢药、错药等现象,还减少了药品的库存量;信息系统还可以像一个虚拟的药剂师,可以随时提醒库存缺药或防止医生开错药。药物的价格、配伍禁忌、最大剂量、过敏情况都在电脑里,如果出错,电脑会立即发出红色警示。其次,床位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目前医院的空床率可以一目了然,这样有助于医院及时掌握床位和病人信息,从而制订正确的决策。这对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财务、人力管理方面也产生了积极作用。而医疗信息系统的实施,则极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在非典期间,天坛医院通过医学数字影像技术,专家每天可诊断200多位病人的胸片。这在传统医院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但是,尽管信息化好处明显,但成功实施信息化的医院并不多。放眼全国,像天坛医院这样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医院实在凤毛麟角。据卫生部一项统计显示,参与调查的中国6000多家医院中,只有31%的医院用上了信息管理系统。另外,我国的医院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也明显不足。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包罗教授向记者介绍,我国医院目前每年的投入不到医院收入的5‰。而美国医院在信息系统的投资上大约占其收入的3%左右。相比之下,我国医院信息化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瓶颈:资金与认识的不足 据赛迪顾问调查显示,制约医院进行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基本上表现在两个方面:资金缺乏和对信息化认识不够。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的短缺。认识不足则体现在对信息化的无知和误解方面。目前,许多医院还对信息化缺乏深入认识,不少医院甚至错误认为,实施信息化就是买一些IT硬件设备,或者就是一些IT硬件设备的简单拼凑。这种盲目或误解,极大阻碍了信息化在医院的推广。一个很明显的误解就是,有的医院以为信息化必须以收费为中心,这种认识无助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实际上,医疗信息化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围绕病人,以病人为中心。如数字挂号、电子病历等信息化手段,必须围绕病人的看病流程设定,帮助病人更方便地接受咨询和治疗。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医院信息化水平的程度,取决于领导班子的信息化意识程度。以天坛医院为例,其信息化相对成功的原因首先得益于领导的重视。而很多不实施信息化或者实施失败的医院,也往往是因为“一把手”的意识造成的。据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高燕婕透露,根据我国卫生信息化目标,2010年我国80%的医院将实施医院管理系统。今后,卫生部将出台若干文件以进一步规范、引导医院信息化。其中,提高各级领导人的信息化意识和水平是一项重要内容。

    根源:驱动力量的错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院信息化水平依然比较落后,远未达到信息化的理想状态。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何雨生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驱动力量的“错位”而导致的。他认为,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主要依靠两个驱动力量的引导,一是命令的驱动,在政府统一要求下,各级医院为了达标而竞相实施信息化;另一则是技术驱动,IT公司通过各种手段,使IT技术、产品逐渐向医院推销、渗透。总得说来,这两个驱动力量都不太成功,因为它们都不是医院信息化的根本驱动力量。什么才是医院信息化的根本驱动力量?何雨生提供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医院自身的内在需求。有的医院缺乏强有力的内在需求,从而在信息化道路上“晚点”;有的医院虽然存在较强的信息化需求,却因领导班子的淡漠而被忽略。目前我国众多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发展迟缓,这与医院自身需求不足息息相关。李包罗教授建议,要增强医院的信息化需求,就必须将医院引入更全面的竞争机制,使他们急于提升核心竞争力。而这些,需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

    “补偿机制”是不是一剂良药? 李包罗教授还透露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医院信息化过程中,政府有必要制订一种成熟、可靠的“补偿机制”,这样才能促进医院的信息化热情。为了说明什么是“补偿机制”,他向记者列举了一个事例:我国铁路系统实施新的售票系统耗资高达14亿元人民币。为了给予补偿,国家允许铁路部门将每张火车票涨价1元。正是通过这种“补偿机制”,铁路系统很快就收回了信息化的全部投资和运营费用。同样,财力有限的医院更需要“补偿机制”的帮助。比如医院的“采用条码标识的化验样本”技术,可以极大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错误。但由于需要大量投资和更高成本,许多医院都不得不放弃这一技术。如果国家给予“补偿机制”优惠,允许医院提高1-2元的验血价格,那么医院就能很快收回在这一技术上的投资和运营费用。

    “补偿机制”是不是一剂良药?不少专家表示了不同意见。有人认为,信息化手段既然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就不需要提高价格来实现开支的平衡。如果采用条码验血技术,医生的效率会更快,医生的数量可以精简,而接待的病人可能更多。这样来看,医院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增加盈利。 来自医院自身的阻力 我国医院信息化的阻力,还有很大一方面来自医院及医生自身。参与“北京市疫情、病情报送系统”的长城软件总经理高克勤深有体会地认为,IT企业要帮助医院成功实施信息化,很重要一点就是,必须在技术上深入浅出,使功能更强大,操作反倒更简单。同时还必须在培训方面猛下工夫。否则,一个好的系统,很可能因为医生的操作能力而废弃一旁。另一方面,医院信息化的特点是使业务更加透明化,从而杜绝许多管理中的“猫腻”现象。这自然会触动少数医生和部门的既得利益。因此,不少医生和部门自然成为信息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进,信息化工程可能因此陷于“泥潭”而难以自拔。当然,尽管阻力重重,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医院信息化意识的逐渐加强,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我国医院信息化必将跨越重重阻力,呈现出无比灿烂的景象。, 百拇医药(汪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