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5年第16期
编号:10742049
临时心脏起搏器感知不良致尖端扭转性室速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16期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4岁。晨间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以心前区为主,呈闷痛,持续性,伴有心悸、大汗,含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无明显缓解,急诊入院。查体:心率44次/min,律不齐,偶有早搏,未闻及杂音。余无阳性体征。心电图:Ⅱ、Ⅲ、aVF、V 3 R~V 5 R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5~0.25mV,Ⅰ、aVL、V 3 ~V 6 导联ST段压低0.1~0.2mV,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区逸搏心率。患者发病3h左右,无溶栓禁忌证,立即给予尿激酶150wu静脉溶栓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止痛及对症治疗,胸痛在2h内逐渐缓解,心电图ST段降低50%以上。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阳性;动态监测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符合心肌梗死变化。继续给予抗凝、改善心脏供血、改善心肌代谢及吸氧、止痛及对症治疗。但患者持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40次/min左右,血压偏低,持续胸闷不适,给予床旁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行右心室心内膜起搏,起搏心率60次/min,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第2天22:00左右心电监护出现阵发性尖端扭转性室速,持续2min左右,伴有意识不清、抽搐,立即给予胸前区叩击、心脏按压,恢复为起搏心率,患者意识迅速恢复。此后尖端扭转性室速反复发作5次,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发作最长为1min左右,最短数秒钟,室速可以自行终止。观察心电监护并记录到发作时的室速由起搏脉冲的RonT所引发,试行关闭起搏器电源,心电监护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区逸搏,节律在45~55次/min之间,调整临时起搏器电极位置,此后数天未再出现室速发作。第7天心电图恢复为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在85~115次/min之间,停用临时起搏器。第9天PR间期恢复正常,心率在75~85次/min。第15天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PR间期200ms,下壁病理性Q波,ST段恢复至基线,T波倒置。心脏彩超:射血分数65%,左室后壁及下壁搏动幅度减低,室壁变薄约7mm,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第20天好转出院,目前心率、血压平稳,未再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

     2 讨论

    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极易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本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区逸搏心律。溶栓再通后未发现新的心律失常,但持续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40次/min左右、血压偏低、患者持续胸闷不适,床旁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稳定了血流动力学状态,为进一步治疗和康复创造了条件。

    起搏器感知不良是安装起搏器后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主要是起搏器灵敏度过低,此时应调高感知灵敏度;或因起搏器电极位置处自身心电的P波、QRS波群幅度太低,起搏器不能感知自主心律的R波,出现竞争心律,当起搏刺激落在心室易激期时,引起心室颤动。尖端扭转性室速属致命性心律失常,所幸在持续心电监护下及时发现并纠正,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本例是由于起搏器电极位置不当导致起搏器感知不良,竞争心律致RonT引发尖端扭转性室速反复发作,未见文献报道,实属罕见。

    作者单位:075000河北张家口,解放军第251医院干部病房

    (编辑:日 强), http://www.100md.com(刘定彬 张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