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热点 > 青少年网络成瘾
编号:11209934
拿什么拯救你网瘾少年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13日 《当代健康报》 2005.10.13
     特约记者 左佰常

    自“读者点题”栏目开办以来,许多读者就来电来函参与话题讨论。9月底,济南市市中区王女士来电话咨询网络成瘾问题,本期话题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对此进行深入讨论,希望能够给王女士一些启迪。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000万网迷和网络成瘾者,其中成瘾患者有250万,14~24岁占85%以上,从而引发的孤独抑郁、网恋、游戏狂、色情癖等,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网络成瘾带来的种种问题,让人忧思。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染上“电子海洛因”的呢?家长、学校和社会又有什么好的戒除网瘾的方法呢?

    故事篇

    网络游戏让他走上犯罪路

    小童的父母一直做生意很忙,小童缺少与人沟通。他借口学习需要,让父母专门给他买了台电脑,放在自己的卧室里。父母对小童的学习也极少过问,有时看儿子常常“用功”到深夜,他们还颇感欣慰。
, 百拇医药
    可是一次期中考试后,父母被请到了学校,小童考试时作弊被监考老师当场抓住,而且各科成绩都不及格。直到这时,父母才知道,儿子每天“学习” 到深夜,其实是在打游戏。一气之下,他们卖掉了家中的电脑,还把小童关在房间里3天,让他面壁思过。然而这并没有让小童悔改,他开始逃课上网吧打游戏了,后来干脆不去上课了。

    父母无奈,只好断了小童所有的零花钱。小童一气之下,偷了家中的钱,离家出走。手头的钱用光了,他开始行窃。今年3月,小童在别人家行窃时被警方抓获。经查,小童从去年8月至今年3月盗窃的财物价值9500元,全部用于上网。

    网恋使她失去生活的勇气

    雯雯从小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家庭环境也非常好。父母只是在物质上满足雯雯的任何要求,却不关心她的思想。

    大一下学期,雯雯第一次谈恋爱失败,比较内向的雯雯从此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朋友。这时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空间,顺理成章地补充了现实的不足。QQ群里一个名叫“痴情男孩”的人和雯雯越聊越投机,后来还在网上和雯雯注册结婚。此后,每隔一段时间,“痴情男孩”都会出差路过雯雯的学校,每次买点小吃哄雯雯开心。
, 百拇医药
    一个周末,一个电话吵醒了睡梦中的雯雯,原来是“痴情男孩”出差时在火车上被偷了钱包,让雯雯拿几百元钱救急的。雯雯丝毫没有怀疑,很爽快地给“痴情男孩”送去500元钱。每隔几天,“痴情男孩”就会遇到“小偷”,经常向雯雯借钱救急,雯雯却从没有怀疑过。一次,“痴情男孩”声称生意周转不过来,急需8000元现金,雯雯毫不犹豫地一个电话打回家求助。可是8000元“借”出后,“痴情男孩”再也没有消息了,雯雯备受打击,多次企图割腕自杀。

    网络色情腐蚀了他的心灵

    小民10岁的时候,父母离了婚,他被判给了父亲。父亲再婚后,继母对小民也是从来没有好脸色,非打即骂。父母亲除了平时付点生活费外,很少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缺少父母关爱的小民,初中一年级后,便辍学在家。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吧,聊天、打游戏。一次,一个网友给他推荐了一款新游戏,游戏要求玩家在夜晚必须分别尾随女生不被她们发现,当获取成功后,最终目的是和游戏中的女生发生关系。因为刺激,小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时间一长,小民竟然有了在现实中尝试一下这个游戏的冲动。一天,小民准备了胶布等作案工具,在一所学校门口一直等到天黑,跟随了一个瘦小女生,在一处丛林旁,小民快步追赶上这名女生,实施了他的罪恶计划。
, 百拇医药
    缘由篇

    家庭教育不合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副教授,浙江大学脑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惠春和杭州市第七人民医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傅素芬都认为,孩子上网成瘾,主要是家庭教育方法有问题。他们往往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精神、情感上的给予,家庭都存在沟通障碍。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主任陶然也说,90%的网络成瘾都是家庭造成的,其中病态家庭(主要指心理病态)占80%。病态家庭主要包括父母感情不合、行为举止不当的家庭;父母有不良心理问题的家庭;父母对孩子过于苛刻,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的家庭;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过于严重的家庭。一旦孩子体会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极易产生报复心理,这必然导致他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打打杀杀,在网络的虚拟境界中寻找安全感、成就感和被信任感。

    应试教育是问题所在
, 百拇医药
    家长知识匮乏,跟不上时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关部门在北京6个城区对4000名左右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80%以上的家中都有电脑,但其中却有47%的家长并不知如何使用。一旦发现问题,家长往往走向极端——把互联网拒之门外,进行简单粗暴的干涉,最终导致激烈的家庭矛盾,进一步把孩子推向网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徐岫茹教授认为网瘾与应试教育的弊病有关。大多数家长有意无意成了应试教育的坚定追随者,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就没有出路,来自学习的压力无形中将许多孩子“逼”进了网吧。应试教育的弊病在家教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的“奴化”,学生在课外对学习内容和方式也没有选择的权利,被强迫学习。二是评价标准的“一元化”,试卷分数对孩子一票否决,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不够科学。三是对社会现实的“回避”,父母仍希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致孩子对外界各种诱惑,缺乏免疫力和自制力,尤其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缺乏自律的能力。

    在美国有着9年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经历的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陶宏开也说,美国孩子上网没有中国孩子这么严重,主要是中国的教育不科学。教书不育人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无休止的上课、补课,作业太多,考试太难,缺少文体活动,只以考试的分数和排名衡量人,使得许多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失去了价值感和人生目标,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就非常容易上瘾。
, 百拇医药
    好奇和压抑是诱因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主任陶然指出,网络成瘾是由神经内分泌紊乱引起,以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心理障碍以及人格改变为临床表现,导致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病症,可分为网络成瘾症和网络成瘾综合征。他认为,青少年之所以容易上网成瘾,是因为人在青春期时,心理和人格还不是很健全,容易受到外部事物的诱惑。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宣教科科长、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学博士研究生骆宏分析说,青少年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寻求自我并实现自我、好奇心强、渴望友谊和交流、自制力相对较弱。而网络游戏可以使他们找到自我、实现自我。当他们在这个神奇的虚拟世界里第一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由于他们相对较弱的自制力,这种重复行为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当达到失控的程度时,他们也就上瘾了。

    治疗篇

    “三心四步”挽救孩子
, 百拇医药
    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团中央“网络文明爱心大使”陶宏开说:“我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惟一方法是谈话。谈话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方法了,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戒除网瘾,经常采取的措施也是请人跟孩子谈话,但收效可能不太大。我与孩子谈话,效果往往比较明显,为什么呢?我认为利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就能解开孩子心中的‘结’。”

    爱心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关键。用真诚的爱去感动他们,让孩子接受一些朴素的道理,也就是如何爱自己、爱父母、爱祖国、先苦后甜等这些最简单的道理。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而不是来训斥、敷衍他,这样孩子才会向你打开心扉。耐心是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尝试各种办法,耐心地打开孩子心中的的一个个死结。责任心是不竭动力的源泉。陶教授在各地培养志愿者,对于志愿者,他首先强调的是提高自身素质,且一定要有社会责任心。

    “四步”分别是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地点,让刚接触的有网瘾的孩子认同、不反感。一般来说,上网成瘾者主要集中于11岁至25岁这一年龄段。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没有理想,敌视父母,不爱学习”。一旦与他们交谈时,最好不要直接和孩子谈上网、游戏的话题,而是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逐渐过渡到中心问题。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二步,在确定了孩子对自己已经认同后,要把这种认同感转移到孩子的父母身上。在陶教授接待的这些孩子中,不少都已经和家里闹翻,与父母的关系也处于僵持状态。而陶宏开教授在和孩子细致入微的谈话中,常常会以“你觉得父母这样做错了吗?”、“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爱你还是为了害你?”等问题来让孩子自我反省自己对于家长的态度的对错。第三步,将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认同感再转移到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上来,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对自己有意义的书。最后,孩子们会自我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坏处而自觉地将其戒除。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孩子能够脱离网瘾,不仅在于孩子自身的决心,还在于家长的配合。许多家长需要改变教育方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反感。更多的是要理解、关爱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情关系。
, 百拇医药
    戒瘾,家长别走进误区

    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团中央“网络文明爱心大使”陶宏开教授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的《孩子都有向上的心》一书中写到:现在上网成瘾的孩子多,父母又急,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学校,声称可以帮助孩子戒除网瘾,还可以解决孩子许多其他的问题。出版物和媒体也宣传过这些学校,一些家长就送孩子去了。

    据我了解,北京附近有一所,江西有一所,收费很贵,北京的那所是四五万,江西的是一万多。我近期接触的孩子中,就有去过这两所学校的。去过北京那所学校的一个男孩子说,感觉就像一个拘留所,他母亲也说,去那儿一点效果都没有,而且动不动就打电话给家长,说你孩子又犯事了,你孩子又怎么怎么样了。北京的另一个家长也想把孩子送去,但多了个心眼,先开着车去调查了一番,才知道校长就是个农村妇女,头发乱蓬蓬的,脚上袜子也没穿,另外几个教师就是她亲戚。这位家长还向附近的人打听学校的情况,别人只摇头,要她千万别把孩子送来,还告诉她说,有一天下大雨,那里的一个孩子背着背包,站在雨里呜呜地哭,也没有人来管。
, 百拇医药
    江西的那所学校搞的简直就是法西斯的一套,教师不叫教师,叫管带,一天到晚就是要学生站桩、跑步,在太阳下面晒,稍有不当,就会拳打脚踢。我在安徽谈过的一个孩子就被父母花了16000多块钱送进去过,结果不到10天就跑了回来,脸上也被打伤了,父母到学校去理论,学校说孩子你可以带走,钱一分也没有退,不然你去告吧。这些人不知道赚了多少黑心钱,这样的所谓学校我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家长为孩子戒除网瘾,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地方去,花了冤枉钱不说,孩子的情况可能还会越来越糟。

    专家名片

    徐岫茹:中国健康教育所教授

    陶然: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陶宏开: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团中央“网络文明爱心大使”

    李惠春: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副教授,浙江大学脑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傅素芬: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心理学硕士,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

    骆宏: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宣教科科长、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学博士研究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