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92483
古人择时服药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13日
     服药是我们治疗疾病的一个主要手段,西医是这样,中医也是这样。

    “药到病除”是医生与病人的共同期望。但实际上,药到病未必除。原因在哪里?您也许会说,那是中医生没有看准病,要不就是中医生没有用准药。如果都不是呢?我告诉你们吧,要不就是服药时辰不妥当。~I?

    您也许会说:我只听说过要选择时辰嫁娶、选择时辰落地基建房、分娩、出行、沐浴等。服药还要看时间?我要说明的是,您说的择时辰是一种迷信,不可信也不可依照操作,尤其是选择时辰分娩,更是对下一代的摧残。而我今天所讲的择时辰服药,则是一门科学。这一点大家可能就不知道了。很多人认为:一天两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其实,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不光是病人,在临床上,一些医生也不是很注意服药时辰问题。

    我们常说,现代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实,在服药方面,古人的要求远比我们今天严格与复杂,换句话说,古人在服药时辰方面研究不少,经验不少。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日未出时吐之”的说法。《伤寒论》中治疗悬饮证,即胸膜炎、腹水、水肿、肺炎等病症,用的十枣汤就要求“平旦服”。为什么不是上午、下午各服用一次?这里有其道理所在。平旦是中国古代的时辰术语,相当于现代凌晨3 - 5点钟前后,这时我们的胃肠道是空的,服用药液可以直驱肠道,及时发挥药效。而且,这个时候人体阳气刚刚升起,服药也有利于正气助药攻邪。顺便解释一下,十枣汤是由芫花、甘遂、大戟三味药性十分猛烈的泻下药和十颗大枣组成。
, 百拇医药
    中医的道理很多,按照中医的道理去治病,常常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古人在服药时辰方面积累的经验、形成的道理对我们今天来说,也是宝贵的财富。下面,就具体讲一讲古人择时服药。

    第一.清晨或上午服用。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相应的,是一体的。清晨至上午是太阳升起的时候,太阳升起就意味着自然界阳气的上升和升发。所以,这个时候服药要不就是以药性借阳气的上升,要不就是借阳气的升发。上升就是向上升腾,升发就是向外发散。所以,最适宜这个时候服用的药物主要有四种:

    一是发汗药。发汗药是中医治疗表证的主要药物。什么是表证?表证就是外感病邪侵犯人体最初的阶段。例如感冒、麻疹、流脑等疾病的早期,等都称之为表证,表证之时病邪还停留在表面,服发汗药可以防止外邪内传,并能祛邪外出、治愈疾病。上午时分,人体阳气倾向外和表,此时顺其而发汗则效果尤佳。金元时代医学家王好古说:“日午前,当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故曰汗无太早,汗不厌早,是谓善攻。”不仅发汗药如此,几乎所有去表邪药皆应如此。
, 百拇医药
    二是涌吐药。涌吐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其用药就是涌吐药,例如治疗头痛的葱根白豆豉汤、治疗疟疾的常山散等。中医认为早晨应春,气机主升浮,涌吐乃引而涌之,最宜顺应气机升浮而行,故选择清晨或上午服用最妥。《内经》云:“于春之日,日未出时吐之。”刘河间运用独圣散涌吐风痰时说:“吐时辰已午前,……此时天气在上,人气在上,……故宜早不宜夜。”遗憾的是,现代几乎不使用涌吐法。医生将其置之高阁,病人一见呕吐就惊骇不已。虚不知,病人吐的就是邪气,邪气不出来,病怎么好呢?实际上,服用涌吐药治疗疾病是古人的宝贵经验。在金代医家张子和的《儒门事亲》中就记载了豆豉、瓜蒂、栀子、黄连、黄芩、牙硝、盐等36种具有涌吐作用的中药,并使用吐药治疗惊风抽搐、头痛、精神病等病,甚至妇科的闭经、带下、不孕也治用吐药。另外,在《本草纲目》、《千金要方》等医学著作中记载的参芦散、烧盐探吐方、通关散等都是古代有名的涌吐方。

    三是益气升阳药。益气升阳药以补益脾气、温补肾阳为主,主要用于治疗脾气虚弱、肾阳不足的病症。像胃下垂、子宫下垂、阳痿、手足冷等,多见于脾虚肾虚。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针对脾阳下陷证,所创的益气升阳之方剂,都强调清晨或上午服药,认为此时服药“药必神效”。由于此时乃阳旺之时,用药则可使人阳气易达。如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都宜上午服。温肾壮阳药则宜清晨空腹服。
, 百拇医药
    第四是祛水湿药。水湿也是导致疾病的一类邪气。这一邪气可以引起机体出现例如水肿、小便混浊、大便溏泄、痢疾等病状,而且缠绵难愈。治疗这一类的疾病就需要用到祛水湿药。例如治疗单纯性下肢水肿等下肢水肿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的鸡鸣散,收编其方的《类编朱氏经验选方》说:“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服药至天明,大便当下黑粪水,即是肾家感寒湿毒气也。”,而现代用法就是,凌晨空腹冷服。明代名医龚廷贤用沉香快脾丸治水肿时说:“消头面肿,五更初用葱白汤送下;消中膈胸腹肿,五更初用陈皮汤送下。”虽然病位不同,引经药不同,但其服时均强调在五更初。五更初就是凌晨时分。

    第二.下午服用。

    下午时分,太阳开始西偏,自然界的温度开始下降,人体的阳气亦随之下降。这个时候服用下药,可顺气机向下的趋势而达目的。下药是中医“下法”的主要用药。当出现咳嗽气粗、痰多胸痛、心悸心痛、神昏、胡言乱语、心烦失眠、胁肋胀痛、腹胀、腹痛、便秘、头目眩晕、阴部湿痒、尿频尿急等症时都可以辨证选用下法,选用下药。例如治疗便秘的脾约丸、治疗流脑的承气汤、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茵陈蒿汤等。
, 百拇医药
    第三.晚上或临睡前服用。

    晚上太阳已经下山了,自然界的阳热下降,而阴气上升,像下午一样,这个也比较适合服用下药。张子和在其《儒门事亲》“下剂”之中,方后服法均注明“临卧服”,如导水丸、禹功散、神佑丸。明代医学家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也记载了大量入夜临卧服药,如下蓄血之抵当丸、润肠通便之脾约丸。

    第二就是滋养阴血药。当机体出现阴血亏虚时,最适宜服用滋养阴血药。阴血亏损,则阳气不能潜藏,心神失舍、相火妄动。以滋阴养血为基础的安神、降火、敛阳等方药均宜夜间服。夜间乃阴气旺盛之时,这类药物便可发挥效应,虚火自可归潜。如金代名医刘河间治目痛方止痛散,李东垣治阴虚盗汗方当归六黄汤都强调在晚上服。再如中药熟地黄、何首乌、当归、枸杞子、白芍、天冬、麦冬、玉竹、沙参、百合、女贞子、旱莲草、石斛、桑椹、阿胶以及方剂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等等,在服用时间上都最好在晚上。

    三是安神药。天黑了,阳热衰减,人体阳气也在下降,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就有了睡意。如果睡眠不好,出现失眠症状,常常是因为人体阳旺不降。治疗失眠就应当降潜阳气。临床上治疗失眠的安神类药物,如合欢皮、夜交藤、酸枣仁、远志等,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就是借助天阳下降之力或者人体阴升之势而安神。睡前服用安眠药早在宋代就由许叔微首先提出。他主张安神药应在夜间临卧时以姜汤送服。如辰砂远志丸、珍珠母丸。
, 百拇医药
    第四.在发病前服用

    发病前服药一般来说,都是一些发作有定时的病症。例如定时发热、定时头痛、定时出汗等。对于这些疾病的用药都应该在发作前服药。像疟疾恶寒发热交替发作,我们就应该在寒热发作前2小时服抗疟药。还有,五更咳嗽的药方麻黄苍术汤,李东垣主张在发作前“稍热临卧服”,截其未发。这有点像打仗,敌人没有来,我们就布下天罗地网,敌人一来,束手就擒。

    第五.依经脉病欲解时服用。

    依经脉病欲解时服药是服药时间中最绝妙的,当然,难度也最大。其首创者就是医圣张仲景。他建立了所有的依经脉病欲解时的服药规律。:}

    欲解时就是正气旺盛、疾病可能痊愈的时间。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说:“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这里将人体昼夜阴阳消长节律与三阳病欲解联系起来。由于药物吸收到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在服时上均可提前半小时至五小时。“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治疗太阳病之药宜上午9时左右服用,治阳明病之药宜下午3时左右服用,治少阳病之药宜凌晨服药,治太阴病可在晚9点至半夜1点服药,治疗少阴病宜在晚上11点至半夜服药,治疗厥阴病宜在凌晨1点至5点服药。
, 百拇医药
    对于此类服药一般应用于病势较缓。如是急性病、危重证,则不拘时服。至于什么是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等,就是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等经络在受到外邪侵袭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症。其中最简单的就是太阳病,而感冒又是最简单的太阳病。其他的经脉病就比较复杂了。不管怎么复杂,只要医生辩证得法,应时服药,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关于这一点,近代也有一些医生进行了验证。

    在服药时间上,还有驱虫药在饭前服,消食药、剌激性较强的药物在饭后服。等等。

    择时服药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从前面所讲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医学家确实对服药时间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过:“早暮不合其时,不惟无益,反能有害。”曾经也有专家归纳总结了古人择时服药的三个意义:一是提高药效,二是减少不良反应,三是诱导人体节律恢复正常。择时服药顺应人体节奏的生理变化。如服时不当也会挠乱人体生理节律。如在阳气升发之时服用养阴药、泻下药,既影响人体阳气升发,又削弱药效,产生弊端。
, 百拇医药
    所以,在服药时最好能则时服药。其实,这一点是“顺水推舟”在中医上的运用。当然,除了服药时间可以影响治疗效果,其实还有一些因素也在影响药效。这就是下面我要简单补充说明的。#{Rd

    一是煎药方法是否得当。首先就是不能用铁、铜、铝等容器煎药,而应该使用砂锅或者瓦罐,实在没有的话,也可以用白色搪瓷容器、不锈钢容器。煎药还有先煎、后下、包煎等。像矿石贝壳类以及有毒的要先煎,像安神的珍珠母要先煎,还要打碎,治疗风湿的乌头有毒,要先煎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有挥发油的或者不稳定的药物宜后下,像治疗感冒的紫苏叶在煎煮十分钟后再放进去同煎;带毛的又刺激咽喉的辛夷、旋覆花、质地过轻的海金沙、蒲黄以及含淀粉、粘液质的车前子、葶苈子就要布包煎。关于这一点,医生一般会告知,或者在处方单上注明。

    二是在服药期间甚至在恢复期间是否注意了饮食。一般来说,服药期间是禁止辛辣刺激以及生冷油腻食物的。首先这些食物就伤脾胃,直观一点,药都是要下到胃肠里面去,并依靠胃肠消化吸收。胃肠伤了,肯定影响药物吸收。另外,一些食物还与药物相抵触,例如服用人参之类的补气药时就不能喝茶,因为茶叶消气,降低甚至消除人参等药物的滋补作用。

    中药是治病的宝贝。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遵循法度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看到中药的神奇,才能得到中药给我们的帮助。

    《民间中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