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9572
别怕孩子迷上"超女"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13日 《健康时报》 2005.10.13
     健康时报记者 熊江雪

    ■阅读提示:“超女”热潮在席卷大江南北的同时,也在无数迷恋“超女”的孩子的家长心中掀起波澜。家长们对此感到不知所措,究竟是该支持孩子们的举动,还是该限制孩子的行为。也许您没有想到的是,“超级女声”比赛实质是一种游戏形式的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孩子纠正性格缺点和学习习惯,增强自主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对迷上“超级女声”的孩子,家长们需要做的不是“禁止”,而是“导航”。

    “超女”帮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说起“超女”,很多父母大皱眉头。孩子为了看比赛逃课;为了给歌手投票花光了父母给的零花钱;为了参加“超女”比赛,本来不胖也要减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林认为,孩子们如何正确对待“超女”,关键在于家长能否正确引导。

    其实,“超级女声”比赛和其他任何一种比赛一样,只不过与孩子们平常参加的群体活动相比,在形式上、内容上更新奇一些,究其实质仍算是一种游戏形式的学习过程,而比赛的结果并非最要紧的。处于青春期和儿童期的孩子本身好奇心很强,很愿意通过比赛表现出她们的成长特点,另一方面,参加这种比赛还能锻炼竞争意识,增加了接触社会的机会,这些是好的一面。
, http://www.100md.com
    曾有人这样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不论性格、责任心,还是对同龄人的友爱之情,都必定比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好,因为那个时代的孩子大都会拥有至少一个兄弟姊妹,多的一家有五六个孩子也并不鲜见。而看看现在的独生子女们,没有兄弟姊妹,他们少了对亲情的另一份感悟;而父母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无疑又使得亲情过于泛滥。两种矛盾最终导致许多独生子女的性格中出现了自闭、偏执、一切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

    与此同时,中国的家长们提供的往往是一个负环境,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但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严重的逆反心理却会使很多孩子向往另外一个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的自由、快乐的环境。而“超级女声”恰恰搭建了一个不论年龄、不问地域、不拘外貌、不限身份的艺术平台,这无疑是个很好的社会教育机会。

    在残酷的竞争中,父母的呵护显得无用武之地,而在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中,孩子们所抱有的期望值越高,幻想越绚丽,受到的委屈、乃至屈辱就越多;脆弱的自信膨胀和缺乏训练的歌声,会让她们在评委毫不留情的呵斥、讽刺甚至是尖酸刻薄的嘲笑中醒悟。至此,孩子们第一次品尝到了失败的心灵痛苦,继而怨恨自己实力不济。
, 百拇医药
    不过,虽然痛苦了,痛哭了,但这场残忍的社会教育会为她们带来认真地反思,从而让她们纠正性格缺陷,真正看清自己的实力。这一节社会功利和人格养成的大课,比任何说教都生动、有效、持久。

    此外,“超女”比赛对内向、专一的孩子有开放心理的作用,因为一次成功的表演需要表演者开放一些,与观众沟通,所以参加这种比赛能让孩子打开自己的心扉,向自己的心理极限和能力极限挑战。尤其是对于那些父母要求学习、分数至上的孩子来说,能够参加这种活动则更为重要。为什么女孩子们会对海选表现出异常的积极与主动,甚至可以说是痴迷?因为,对个体而言,海选中那30秒的表现是短暂的,但对于群体而言,30秒给了更多女生以展示机会,这种机会是传统电视节目没有给予过、日常生活中也难以得到的。参与了“超级女声”就等于把握了展示自我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生活中,青少年难以对他人进行心理观察和大规模的类比,而海选使青少年通过对参赛选手的个体借鉴和比较,对自我形象、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相对客观的心理认知。
, http://www.100md.com
    成为“粉丝”不一定是坏事

    “超级女声”令天下父母担忧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各“超女”名下都形成了一些泾渭分明的fans(“粉丝”)军团。支持李宇春的fans自称“玉米”,支持周笔畅的fans自称“笔迷”,张靓颖的fans自称“凉粉”等等。而在这些数以十万计的“粉丝”中,绝大多数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位母亲告诉记者:“她们活像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人物,都组建或者‘投奔’相关的门派,真怕他们搞出什么乱子来。”

    也难怪父母会担忧:自小就是一个人的世界,缺少玩伴,一个人笑,一个人哭,一个人闹,这些无法避免的遗憾让孩子们或者与这个社会无法沟通,或者对这个社会有些许恐惧,以及一点点的冷漠,因此团体意识的缺乏更是在所难免。可是,为了追捧心中的偶像,这些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硬是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军团”。

    周林认为,“超女”让孩子们投入自身的全部情绪,他们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展示自己,当自己没有这个机会时,他会把自己喜爱的某个歌手当作自己,并且平生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喜好来肯定或否定另一个人,关注她的进展,积极地参与各种帮助拉票的活动,这对孩子的自主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大有帮助的。并且,在“粉丝”军团中,他还能认识很多朋友,学会如何为了达到目的而想办法,很可能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 百拇医药
    当你的孩子可能成为“超女”

    对于通过逐层淘汰,名次好、能够走上更高台阶的孩子,家长应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孩子:机会虽然均等,但最后的成功却只属于少数人。

    周林认为,很多父母对于成功的评价是模糊的,认为成名就是成功。其实,一位特别出名的歌手,他也许是成名了,但他未必是成功的。因为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是漫长、复杂,要贯穿一生的过程。同样的,不少孩子认为一夜成名就是取得了终身的成就,这种概念是很有害的。家长们一

    定要时刻提醒孩子:“因为年龄的因素,决定你还要以学习为主,参加比赛是为了享受整个参与的过程,这样的比赛表现的仅是某个方面的特长,完全不必因成败而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即便失败了,在这个参与过程中,你还可以认识很多的朋友,这才是你最大的收获。”

    当然,娱乐比赛能够表现自己多才多艺的一面,但是能否获胜并不仅仅取决于天生的能力和素质,还与后天的因素有关,如表演的节目、当场的发挥、老师的辅导帮助等。从成长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在这种比赛中能不断看到自己和别人的优势,也能发现自己的劣势,从而在与选手间的交往时就能有意识地取长补短。认识并发现自己的特长,客观地总结不足,是了解自己和善待别人的一种学习。对此,家长不要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代替他们想问题,细微之处该由孩子自己去总结。
, http://www.100md.com
    对于参加比赛的孩子,要注意她们的情绪变化、睡眠、饮食,尤其是要及时发现情绪过于低落的孩子,教会她们调整心态的方法,必要时可带她们进行心理咨询。要知道,她仅仅是一个未成年人,在特定状况下一下子被推到亿万观众面前,多次面对残酷的竞争与淘汰,或者成为王者,更多的是落入谷底,如果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可能遭遇心理问题。

    总之,无可否认“超级女声”的魅力在于它为孩子搭建了一个成长的舞台,使一部分孩子的才能得到了肯定和展示,仅就这一点来说,“超级女声”这个节目就足以值得肯定。

    聪明妈妈妙答超级孩子

    记者了解到,一些母亲在孩子迷上“超女”时会用非常有趣的语言帮他们“领航”,这里采撷几段精彩的内容,供广大家长赏鉴:

    孩子:妈妈,我也想去参加“超女”比赛,你觉得可以吗?
, http://www.100md.com
    妈妈:先在你的班集体活动中表演几首独唱,锻炼一下胆量再去,我觉得会更好。

    孩子:我觉得我唱歌越来越好听了,一定可以拿冠军!

    妈妈:最好让你们音乐老师给你辅导几次,再和那些唱歌一样好听的同学一起练习,找找差距,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孩子:妈妈,我是不是太胖了?这样去参加比赛,会不会影响成绩?

    妈妈:我觉得你一点也不胖,你看李宇春、何洁她们,形象不是差异很大吗?“超女”比的是歌声,比的是真实的自己。

    孩子:妈妈,我这个月给张靓颖发支持短信超支了,手机里没有钱了,您给我一百元让我去充值好吗?

    妈妈:你应该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支持张靓颖,利用假期去打几天工挣钱吧!
, 百拇医药
    孩子:妈妈,我在比赛中被淘汰了,我觉得生活特别没意思。

    妈妈:别把事情看得那么严重。平时你和同学唱卡拉OK,不是也有结束的时候吗?比赛也不过是一次大一点的卡拉OK。

    ■媒体评“超女”

    《解放日报》:能和孩子在网上聊天的父母有几个?能和孩子一起谈论“超级女声”的家长又有多少?家长要引导教育孩子,首先必须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熟悉他们的话语世界。

    《深圳商报》:这一代孩子是在各方面的呵护中成长起来的,参加“超级女声”能让他们听到一些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评价,让他们直面严酷的现实。这些心理历练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

    《新闻晨报》:“超级女声”反映了独生子女一代喜欢展示自我的自信心,他们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但对于一些学生的追星心理要加以引导,让他们有健康理智的心态。

    《中国教师报》:在“超女”现场,参赛的选手演唱、互动、舞蹈……台下的观众呐喊、合唱、吹哨、跺脚……没有因循守旧的固定模式,只有欢畅淋漓的宣泄。只要有“超级女声”的播出,孩子们就像在过一个盛大的节日。

    图片:

    1、2005“超级女声”大赛冠军李宇春

    2、参加“超级女声”比赛的小选手们, http://www.100md.com(时下什么最热?"超级女声"的"粉丝"们的心最热;谁最火?"超级女声"的十强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