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17期
编号:10781502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17期
1早期阶段的诊治,2中期阶段的治疗,3晚期阶段的诊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关节症状特点为关节腔滑膜发生炎症、渗液、细胞增殖、血管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破坏,最终关节强直,关节功能丧失。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常为对称性,呈慢性过程,发作与缓解交替,对人体消耗大、致残率高。本病属中医“痹病”范畴,可损及多系统。病情迁延难愈,又称为“顽痹”、“尪痹”,以区别于其他痹病。近年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提出了新的治疗原则:早期缓解病情,防止血管翳形成和软骨破坏;中期控制病情进展,使病情趋于缓解;晚期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根据以上原则,提出以下中西医治疗方法。

     1 早期阶段的诊治

    1.1 诊断 对全身小关节,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不明显、晨僵、血沉快、类风湿因子阳性等表现的病例,应尽早确定诊断,争取早期药物治疗。

    1.2 治疗

    1.2.1 常规治疗 尽早应用慢作用药物,该类药物起效慢,多数需在2~3个月才发挥作用,可以起到真正逆转病情的作用。此类药物既可单用,也可联合运用,临床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较好。但该类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应用之前应检测肝、肾功能和全血象,在正常情况下才可运用。临床中多以甲氨蝶呤和羟基氯喹;甲氨蝶呤和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和金诺芬;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羟基氯喹和柳氮磺胺吡啶,羟基氯喹和金诺芬;以及甲氨蝶呤和帕夫林联合应用。

    甲氨蝶呤7.5~10mg,个别重症患者可酌情加大剂量,每周25mg。1次顿服,每周1次;应用过程中每2~3个月检测肝、肾功能和血象1次,防止肝损害和血象降低。

    羟基氯喹:200~400mg,每日量,分2~3次。本品有蓄积作用,易沉淀于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