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9838
整治“医托” 仅靠严打是不够的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20日 《当代健康报》 2005.10.20
     本报记者 汤雷

    “严打”深得民心

    近期,在医院门前活动猖獗的“号贩子”“医托”行为引起媒体的关注,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家卫生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0月8日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号贩子”、“医托”专项执法行动。

    医托的危害显而易见,对患者来说,不仅被骗钱财而且耽误了治疗时机;对医院来说,干扰了正常的诊疗环境。这次多部委联合执法严惩“医托”,可以说是深得民心。然而,仅仅严打能够根治“医托”吗?有关部门每年都在打击“医托”,但总是打不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医托”成为一种社会毒瘤和痼疾?

    个案:“医托”害人匪浅

    ★1.遇到两位“好心人”

    农民老李身患结肠炎已经一年多了,前不久他和妻子来到省会看病。夫妻俩虽然人生地不熟,但没想到一下火车就“巧遇”两位“好心人”,不仅热情地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求诊经历”,还殷勤地带他们前往诊所就医。
, http://www.100md.com
    这两个“好心人”自称也在省会的多家医院看过结肠炎,还特别提到老李原来打算就诊的一家医院“自己也去过,白花钱不治病”,不如“我介绍的这一家——老教授坐诊,才吃了一个疗程的药,病就好得差不多了。”一席话说得老李动了心。

    可是治疗的结果让老李很气愤,两个“好心人”竟然是所谓的“医托”,“老教授”开的800多元药一点作用也没有。

    ★2.险些被医托害死

    2005年5月初,黄敏(化名)因长期牙龈出血,血小板低,决定到大医院去彻底检查一番。她到某三甲医院门诊大楼挂了号。候诊时,三个人过来与她搭讪。“你看的是血液方面的病啊,怎么不到某某门诊去看?”“我姐得的也是血液病,在这家医院花了一万七都没看好,去那里开了中药吃吃就好了。”“赶快去某某门诊看,不然花了冤枉钱不说,还把病给耽误了!”他们把她说动了。

    到了某某门诊,一名“王医生”为黄敏把完脉后开了15服中药,他又神秘地说,自己手头有一种祖传秘方对血液病有特效,但比较贵。她咬牙买下,总共花去1496元。
, 百拇医药
    服药后不久,黄敏病情恶化,血流难止、脸色黄得吓人,陷入昏迷状态。医院诊断为Evan‘s综合征,认为她需要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黄敏先后接受了二次血浆置换治疗,生化检查才恢复正常。

    ★3.巧舌如簧设陷阱

    孙霞(化名)因腿部患有恶疾,来省会就诊。在医院门诊大厅排队挂号时,一名中年妇女主动跟她搭讪,还说她们是半个老乡。经过一番交谈后,孙霞将病情如实相告。该妇女一听,忙说她弟弟也患过同样的病,在这家医院花了七八千元钱也未治好,后经人介绍,在某医院只花了1000多元钱便治好了。见孙霞将信将疑,她又叫来了她的“弟弟”——一名30多岁的中年男子,当场与孙霞交流患病感受,一名自称是其妹妹的年轻姑娘也在旁边说得活灵活现。

    孙霞相信了他们的话,并随那位年轻姑娘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医院。一个身着白大褂自称王教授的人,只用眼瞧了瞧孙霞的腿便说:“是肌肉萎缩,吃一个疗程的中药便可治愈。”孙霞拿着“王教授”开的处方到药房一结算,30包中药共要1700多元。因孙霞只带了1400多元来治病,“王教授”又将30包药缩减为25包,药费减到了1472元。后来,药房医师见孙霞付清药费后连路费都没了,留了100元给她作路费,令孙霞非常感动。
, 百拇医药
    孙霞十分感激地走出医院,来到省会一亲戚家。亲戚听完孙霞就医“奇遇”后,又翻看了她的病历和药物,认为她被医托骗了。眼看1000多元救命钱打了水漂,孙霞真是痛不欲生。

    揭密:“医托”行骗三大伎俩

    总的来说,医托的行骗行为有着“鲜明”的特点,只拉门诊不拉急诊,只拉内科不拉外科,只看中医不看西医。医托常用的几个伎俩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身说法”

    “我以前经常腰痛,脸色蜡黄……后来那专家真给我看好了。”部分医托会假装自己曾患过某种疾病,然后以自己现在的健康来证明“专家”技术高超,为此他们还会下点工夫了解该病的一些症状,以便增加说服力。

    2.“移花接木”

    “这位专家今天请假了,但我可以带你去找他。”看到有些患者准备挂某位专家的号子,他们就会胡吹自己认识这位专家,将患者带离医院。如果患者之前并不认识这位专家,就可能上当。“喏,这位就是刚才那家医院的副院长,他明天就要出国了,幸好你遇到我。”在“专家”看完病后,他们还会让患者去开报销凭证。“你一会儿可以到医院三楼财务室开报销凭证,他们会开给你的。”当然,患者回到医院才知道自己被骗。医托常用的借口还有专家号已满。
, 百拇医药
    3.“先知先觉”

    这个招数是用在患者已经上钩时。之前医托会“关切”地询问患者的病情症状,他们也会自己掏钱让患者打的前往,而等患者在路上时,他们马上打电话给“专家”,详细描述患者特征与病情症状。“专家”先知先觉后,当着患者的面一下子就能说中要害,让患者对其“高超医术”深信不疑,等到后面骗钱时也更容易上手。 (江 南)

    声音:“医托”之患亟待下药

    医托屡禁不绝跟暴利有关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宋广德认为,医托的行骗对象一般选择异地求治的患者,利用外地人对医院不熟悉,用老乡等套近乎的方式将慕名到大医院求治的患者拉到附近的小医院、小诊所,不仅大肆开药,坑害患者的钱财,往往还耽误患者的病情,社会危害较大。“医托”屡禁不绝,除了媒体宣传不够、群众防范意识不强、个别医务人员缺少社会道德、有关部门的打击力度还不够外,暴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利益的趋势使得一部分人在期望致富时不择手段,相互勾结,演变为有组织的有悖于道德良心的种种行为,甚至是犯罪。
, 百拇医药
    治医托无法可依

    济南市卫生局医政处的黄处长告诉记者,他们目前还没有接到有关部门关于联合严打“医托”“号贩”的文件。一直以来,他们的工作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对于“医托”的处理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持,无法可依不但导致执法力度不够,而且执法时也缺少有关部门的配合。有时“医托”介绍的诊所是有行医执照的,卫生执法部门也无法对其作出什么处罚,只能进行警告。目前可明确查处的只是非法游医。而不少患者之所以屡屡上当,一方面是因为病急乱投医,另一方面也是缺少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

    医托的出现在于

    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

    河南大学马列德育部门主任马树功认为,医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一些不良医院为争夺市场便与医托勾结,进行非正当竞争。因此,打击医托的重要一环是加大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力度,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让全科医生成为群众可信赖的家庭医生,并指导患者科学选择医院。马树功还告诉记者,要想根治医托,还应当积极寻求如何有效地推进公共医疗体制改革,只有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的卫生医疗体制,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才能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医托也就不攻自灭。 (张瑞东)
, 百拇医药
    治“医托”

    要标本兼治

    中国政法大学曲新久教授认为,治理“医托”不只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城管、工商和公安各部门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关键还在于大力发展行业管理协会和组织,杜绝行医中的违法行为。“医托”为害,其关键之处在“医”而不在“托”。治“医托”要标本兼治,对活跃在“一线”的医托和医托背后的黑医院、黑诊所都要进行治理。若没有黑心医疗机构和黑心医生存在,再高明的“医托”也孤掌难鸣,难有用武之地,把好这第一道关,无异于拿掉了“医托”赖以存活的土壤。

    警察进医院对

    “医托”作用不大

    《燕赵都市报》评论文章认为,公安进驻医院,对付“号贩子”或许尚可,因为“号贩子”可以被抓“现行”,容易获得证据。但要对付“医托”,在操作层面上或许根本就难以真正奏效。“医托”只是起个推荐指引作用,而患者之间对医生的医术医德等口口相传,自古皆然,在多数情况下难以区分哪个是“托”,哪个是热情的助人者。更何况,“医托”还有着“明暗”和“大小”之分,公安进驻医院能够对付的,显然只是那些太过明目张胆、而且在骗人手法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小托”,对真正的“大托”和“暗托”是根本无能为力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