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783602
恶性淋巴瘤诊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2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5年第39期
     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快速发展的今天,过去所形成的一些“规范”和“常规”面临新的挑战。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与研究,转变过去的一些陈旧观念。

    病因学方面

    近年来研究显示,EB病毒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以及某些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和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有关。现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相关,部分早期胃MALT淋巴瘤单纯抗Hp治疗能达到临床治愈。部分眼及眼附件淋巴瘤(OAL)的发生与感染鸟类鹦鹉热衣原体相关,抗生素治疗衣原体后,OAL可获缓解。

    病理诊断及临床分期方面

    半个多世纪以来,恶性淋巴瘤的命名及分类较为复杂和混乱。肿瘤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进展使我们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从单纯的组织细胞形态发展到分子水平。2001年颁布实施了新的WHO淋巴肿瘤分类,基本统一了当前对恶性淋巴瘤的分类认识。该分类将每一种恶性淋巴瘤类型确定为独立疾病,通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确定肿瘤细胞的来源及细胞分化阶段,兼顾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学特征,结合病因学和临床特点,根据不同的发病形式及原发部位定义每个类型。

    我们也利用各种先进手段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寻找更加有效的预后评估因子,以此进行详细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层,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一线治疗方案。我们同时还探索了新的分子靶向治疗途径,以期获得最佳的近期疗效,最大程度地减少远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惰性淋巴瘤治疗模式及

    观察等待的质疑

    传统的恶性淋巴瘤在治疗上不能将所鉴别的类型区别对待,而是归类治疗,如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模式。目前认为惰性淋巴瘤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概念。惰性淋巴瘤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种类型淋巴瘤。即使在小B细胞淋巴瘤中也因为包括如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侵袭性较强的类型,不适用“惰性”的模糊概念,更不能采取相同的治疗模式。

    观察等待的治疗选择是在过去传统化疗药物和放疗的基础上得出的,现在随着新的特异性较强的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每一类型不同的临床分期,不同的预后评估因子,制定新的观察等待或临床试验的原则,分析评估在部分恶性淋巴瘤患者中一直存在的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的问题。

    CHOP方案作用与地位的探讨

    在过去的30年中,CHOP方案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特别是侵袭性淋巴瘤的金标准一线方案。近5年来一系列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明,对于恶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类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应是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CHOP或CHOP样(R-CHOP,R-CHOP-like)方案,并且有可能因为增加方案的剂量密度,缩短疗程间隙时间,而获得更好的疗效,如R-CHOP14方案。已证实CHOP方案对于其他侵袭性淋巴瘤,如前体B/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Burkitt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鼻NK/T细胞淋巴瘤不再是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

    生物免疫学治疗已初见成效。除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来源的NHL已肯定有明显的疗效外,其他如MabCampath(Campath-1H)、Zevalin、Baxter、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及基因治疗等开始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并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这是未来提高恶性淋巴瘤治疗水平的重要研究方向。

    结 语

    在恶性淋巴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应针对我国较多发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鼻NK/T细胞淋巴瘤等进行诊断治疗研究,逐渐形成我国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特色。重视恶性淋巴瘤基础研究与临床的结合,重视临床医师与病理科医师的相互沟通与学习。进一步完善恶性淋巴瘤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并开展相关遗传学研究,逐步将一些新的诊断技术方法,如PCR、流式细胞检测术、基因芯片以及FISH等应用于临床实践。

    有理由相信,随着新的WHO分类的应用与研究深入,我们将进入新的恶性淋巴瘤分子病理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时代。在规范化诊断治疗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必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