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会务信息
编号:10783814
第一届亚太急危重症学术大会纪要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20日 急救快车
     1st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会议时间:2005年9月9——11日

    会议地点:北京中苑宾馆

    会议名称:第一届亚太急危重症学术大会

    “第一届亚太急危重症学术大会(APCEC)”于2005年9月9日-9月11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由亚太急危重症学术联盟、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承办。会议共收到论文221篇,参会代表500多人。来自国内、美国、新加坡的急危重病医学领域的专家作了精彩发言。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前主任委员邵孝鉷教授、王一镗教授及景炳文教授、蒋健教授、周玉淑教授、戴行锷教授等急诊医学前辈出席了会议。
, 百拇医药
    会议学术交流分为大会专题报告和分会场发言与讨论两部分,有30多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涉及心脑血管急症、心肺脑复苏、呼吸急症、创伤、中毒、严重感染、院前急救及危重症监护等内容。会议学术气氛浓厚,对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与临床关注的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下面从几个方面对会议内容予以介绍:

    心血管急症:王佩燕教授认为急诊科具备救治STEMI患者的条件,特别是溶栓治疗的条件,我国城乡绝大多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急诊科是STEMI病人的第一接诊科室,为了有效、安全和低成本救治这些患者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溶栓手段救治STEMI患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急诊医学系的Peter M.Hill教授,介绍了Johns Hopkins对胸痛患者处理的5级危险分层方案,指出评价患者应依据指南。沈洪教授认为,认识ACS不能仅局限于临床及病理的表现,而应对整个临床病理过程中,粥样斑块、血液及心肌易损性的危险程度进行总的评估。在评估方面不仅针对一个粥样斑块,要对其总的负荷进行复全危险计分和分层,不仅要评价人群的远期预后,更重要的要针对个体近期的危险预警以及可量化地评估近期发生ACS的危险性。马遂、廖晓星、柴枝楠、朱俊、李志忠、周荣斌、付研等教授报告了心衰、恶性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高血压急症、ACS等领域治疗方面的进展。
, 百拇医药
    创伤外科:王一镗教授提出,外科临床工作中属于急诊范畴的约占30%左右,急诊医学工作中也有30%以上是外科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急诊科的外科力量,以提高创伤急诊救治水平。刘保池教授报告了急诊外科对MODS的救治情况。

    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王晨教授报告了肺栓塞的现代诊治。刘双教授结合当前肺栓塞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不仅要避免漏诊、误诊,还要防止过度诊断。景炳文教授提出临床上应正确鉴别非ARDS与ARDS引起的严重低氧血症。童朝晖教授介绍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进展。

    脓毒症:姚咏明教授报告了现代脓毒症研究的重要方向与进展,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脓毒症的重要研究领域及其新认识。楼滨城教授介绍了脓毒症的早期定向目标治疗。

    心肺脑复苏:蒋健教授呼吁普及CPR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需要。新加坡的林瑞汉教授、朱继红教授、李春盛教授分别介绍了心肺复苏指南与循证医学、溶栓治疗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脑复苏与脑死亡的判断进展。
, 百拇医药
    危重症监护:刘大为教授、席修明教授、陈惠德教授、杜斌教授等分别针对休克的监护、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脏替代治疗、危重病的容量复苏、呼吸支持及其相关问题的对策几个问题作了精彩报告。

    其他:彭石林教授报告了创伤心理应激损伤的救治对策。何忠杰教授、孟庆华教授、王仲教授分别介绍了医院急诊创伤救治的发展模式、院前急救网络技术的应用、模拟训练在急诊培训中的作用。邱泽武教授与杨媛华教授则分别在化学毒物急性中毒、静脉血栓栓塞症方面作了探讨。

    大会自始至终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进行。国内的许多医学前辈、老教授不顾路途奔波,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大会工作。各位代表积极参与,踊跃讨论,反映出极强的学习热情和发奋进取的精神。此次大会的成功举行反映出亚太地区急诊医学的蓬勃发展。(冯丽洁,徐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