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783609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2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5年第39期
     1958年Kelemen首先提出一种能调节血小板生成及数量的体液因子——血小板生成素(TPO)。经数十年的研究,1996年重组人TPO(rHuTPO)开始在美国用于人体临床试验。

    TPO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内源性TPO产生于肝脏,其次为肾脏和大脑。人类血浆中内源性TPO浓度平均为80 pg/ml。TPO受体在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中表达,半衰期为20~30小时,并能在血中存留5~6天。TPO的主要作用是增加CD34+细胞和增加血小板数量。

    TPO的临床应用

    1996年美国首先应用基因重组TPO进行了Ⅰ、Ⅱ期临床研究,其中12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应用重组TPO后出现了抗TPO抗体而停止临床观察。

    1995年中国沈阳三生公司应用与人内源性TPO结构相同的CHO细胞作为工程细胞重组TPO,经Ⅱ、Ⅲ期临床研究,在400例患者中应用TPO,未发现有抗TPO抗体产生。2005年5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DA)批准TPO用于临床,我国因此成为国际上第一个临床应用TPO的国家。

    TPO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化、放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我国临床观察采用化疗结束后6~24小时皮下注射TPO1.0 μg/kg/d,疗程14天,在174例恶性实体瘤患者中,TPO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至2.5天;在急性白血病化疗组,应用TPO者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至10天,而对照组为14天(P<0.005)。

    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对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采用TPO皮下注射1.0 μg/kg/d,14天为一个疗程。在82例ITP患者中,70例显效(85%);无效仅2例,临床疗效较好。

    为了研究TPO的安全性,对74例ITP患者进行了动态抗TPO抗体检查。结果显示,3例(4%)在TPO应用后7~14天后出现一过性滴度(1∶5)血清抗体阳性。经用抗体中和试验表明,抗TPO抗体不中和TPO的活性。同时对3例血小板过度升高的患者进行了凝血试验,结果血小板功能均未出现异常,也未发现血栓形成,这一结果证明了TPO的安全性。总之,TPO将成为提高血小板数量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