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8632
以药补医不除平抑药价无力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2日 新华网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官员日前在天津一个会议上指出:医药结合,利益挂钩,是导致群众看病贵,药品价格高的体制性原因。

    这位官员指出:“以药补医”的政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弊端开始显现。他认为,如今财政补助和医疗收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医院的一系列运行、建设,以及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只能通过扩大药品销售差价来弥补。利益驱动,必然会导致医生开大处方、医院卖高价药等种种不合理行为的产生……

    如果把这位官员的矛头所指,与不久前发改委第17次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降低药品最高零售价,并把国家定价的药品扩大到1000多种等举措联系起来,就不难想象,这位官员的痛心疾首当中,也包含着百般的无奈。

    希望通过价格管制的方式,令药品大幅降价,并从中挤出数百亿的虚高利润空间,让百姓直接受益,这无疑是政府试图通过自己的管治权力,纠正公共福利公平的一种努力。然而,温故知新,从结果来看,市场中的药品价格,经过多次“管制”之后,事实上并没有降价,倒是那些被列入降价名单的不少药品,从市场上销声匿迹,行内人指出,这些药品通过包装、剂型等改头换面之后,很多又以20、30倍的价钱,“魔王回归”!有数据表明,2004年,国家药品批文中更改剂型、规格的高达1万多个,出现了一种“井喷”现象。
, 百拇医药
    目前,中国市场上有7000多家药厂,16000万家药品批零商,按照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如果市场规律起作用,光是企业间的“死磕”,药品价格特别是那些知识产权含量低的广谱药的价格,还不致居高不下。然而,在“以药补医”的背景下,中国市场上药品销售的80%,就掌握在医院的药剂房那里。于是,令人诧异的市场现象由此发生,药品市场的不少药品,不是性价比高的好“卖”,而是价格高的药品(包括改剂升价的)格外受到处方人的欢迎。更令人诧异的是,许多药品生产厂商也并不因为其产品价格高而得到好处,他们的平均利润率,也不过3%左右而已。有数据表明,许多所谓的三甲医院,在处方权的主导下,药品“销售”达到收入的将近50%,如果把润滑各种环节的灰色收入也算进去,那简直就可说是主副业颠倒,“以药补医”成了“以医保药”。

    医药分置,是最好的制度设计。然而,在药品收入权重如此之大的既成事实当中,把药房从医院中抽离出来,无疑是抽掉了医院的“龙筋”。这一措施迟迟雷声大、雨点小的无法到位,其利益所在,尽在于此。但显然,“以药补医”的垄断体制弊端不治,则平抑市场药价无从谈起。

    在改革转型的循序渐进过程中,政府不应该单纯希望通过药品市场的价格管制来平抑药价,而更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一方面通过制度设计,减少医院收入中对药品的依赖,增加医疗服务的含金量并实行一定的公共财政补贴,逐步改变医院的盈利点;另一方面,扶持平价药品销售商,比如实施低税收的药品专卖制度,以保障廉价药品的市场穿间。至于对药品的生产商,则应在市场价格管制的同时,完善对药品申报、审核等环节的监管,探讨更加有效的药品价格公示和制约,等等。这样,才能真正把药品的生产和销售解放到市场当中来,以利于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使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在公平而不是垄断的环境下,有效实施。(唐螂),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