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分类新闻 > 第31卷 > 第41期(总第982期.2005-11-03)
编号:10792044
选择治疗手段应以患者利益为重──访国际著名心外科专家Dor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美国Monaco心胸外科中心主任Vincent M. Dor教授,是国际著名心外科专家,在此次论坛上他报告了“磁共振显像在心梗室壁瘤诊断与心室重塑中的应用”。会后,他欣然接受了《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在1983年发明了心室内环缩补片成型(EVCPP)技术,这种方法历经20多年而基本没有改变,并被许多心外科医师称为Dor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心梗后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您对这种目前被临床广泛采用的方法,自己是如何评价的?

    Dor教授:首先要特别说明,我不太适应大家将这种方法以我的名字来命名,我仍习惯称之为心室内环缩补片成型术,因为任何一种技术的产生都是众多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关于室壁瘤的治疗,美国著名的Lillihei医师在上世纪50年代就首先采用室壁瘤切除加线性缝合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治疗方法,而我只是在治疗室壁瘤方面又作了一点新的探索而已。

    多年的临床经验提示,心室内环缩补片成型术对维护左心室的构型,恢复左室功能以及减少血栓发生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对于室壁瘤较大而左室功能受损较严重的患者,这种方法的安全性较高。

    我认为,心外科医师不能将目光局限于狭小的某一个方面,对一些小的技术改进就沾沾自喜,而应着眼于从临床治疗的整体,为患者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

    记者:冠脉外科目前面临着内科介入治疗的严峻挑战,您如何评价冠脉外科的优势所在?

    Dor教授:我的回答会让心外科医生失望。我认为任何治疗手段的发展总是以有利于患者为出发点的。在没有成熟的介入治疗手段前,冠心病患者只能接受创伤较大的冠脉搭桥术。而支架、PTCA的成熟运用显然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如果能获得与冠脉搭桥术相同的疗效,那选择介入治疗就是必然的结果。目前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治疗方面发展迅速并且疗效明显,心外科医师应该正视这个现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