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5年第11期
编号:10794046
哮喘发作与吸入皮质激素疗效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
哮喘,1皮质类固醇的作用机制,2常见的ICS种类,3吸入皮质类固醇在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评价,4吸入激素的副作用,5吸入激素的耐受性
     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在美国,几乎有480万儿童患有此病[1]。急性发作每年至少使100~200万成人和儿童于急诊室就诊[2]。2004年发表的《全球哮喘负担》中指出,估计全球有3亿人患哮喘,到2025年可能增加1亿患者。目前,哮喘急性发作期进行全身皮质类固醇(全身激素)治疗已得到普遍认可,与其对照,吸入皮质类固醇(吸入激素)治疗在哮喘的长期治疗中也被广泛使用。但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并没有被广泛认同。近年来,吸入激素已被推荐作为治疗儿童、成人哮喘持续状态的一线用药[3],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被推荐用于控制中~重度哮喘。我国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于2002年11月发表的《支气管哮喘指南》推荐急性发作期使用包括全身激素在内的药物治疗,但未明确提出吸入激素在治疗哮喘发作中的疗效[4]。然而,近些年来,对吸入激素在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大量研究提示,吸入激素至少和全身激素同样有效,而且起效更快,副作用更小,耐受性更好,为吸入激素在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对哮喘发作期吸入激素的疗效进行综述。

     1 皮质类固醇的作用机制

    急性哮喘发作期是一系列由血管活性物质和生物化学介质介导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炎症过程,导致了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肿胀,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增加了黏液分泌。皮质类固醇是一种合成的皮质醇类似物,可以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而糖皮质激素受体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质内,它有3个功能区,包括C端的激素结合区,有两个锌指结构组成的DNA结合区和N端的转录激活区,当皮质类固醇吸入体内后,其分子与靶器官的GR的C端结合,形成有活性的激素受体复合物,并以二聚体的形式进入细胞核中,与特异性的激素应答因子结合影响基本转录,阻止炎症介质的合成,改变炎症细胞的迁移,使炎症的级联放大作用变得迟钝[5]。皮质类固醇导致了脂调素的合成,一种能抑制来自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的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形成的蛋白质,通过这种方式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被阻止。而且皮质类固醇导致了白细胞的再分布,结果循环中的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的数目减少了。它们导致了嗜酸粒细胞在骨髓中的生成减少,肺泡聚集减少,并在组织中被隔离。嗜酸粒细胞的减少对气道高反应的缓冲作用特别重要,因为嗜酸粒细胞的脱颗粒导致了蛋白质毒素的释放入气管上皮细胞。皮质类固醇能与β2受体结合,通过成倍增加β2受体的基本转录,提高了β2受体的数目,故可防止和逆转长期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引起的β2受体的下调现象[6]。皮质类固醇可增强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与CAMP积聚的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0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