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 2005年第1期
编号:10795599
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心血管风险处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
心脏病,1心脏缺血机制,2术前处理,3术中处理,4术后处理,5讨论
     心脏病患者在接受非心脏手术时,比普通人群更容易出现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如果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已经得到充分评估,管理措施的重心就应该是了解心脏缺血机制,熟悉病人心血管系统所存在的病理损害和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选择适宜的麻醉技术,运用药物和监测等综合措施来降低这种风险。围术期心肌缺血,特别是术后缺血,常常与心血管的不利结局如心肌梗死关系密切。因此对这类患者处理主要在于改善围术期心脏的血液供应,以避免出现长时间严重缺血所致的不良结局。

     1 心脏缺血机制

    固定的冠脉粥样斑块可导致稳定性冠脉综合征;而斑块破裂则与不稳定冠脉综合征有关 [1] 。冠心病和高血压会导致内皮功能受损,从而使得这类病人儿茶酚胺类物质的缩血管反应增强。此外,扩血管物质的扩冠效应在左室肥厚病人也不同程度削弱,从而降低了心内膜下区域的血流灌注。围术期高肾上腺素能活性可导致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冠脉系统收缩以及促使血小板凝聚增强。心动过速可缩短心脏舒张期及冠脉灌注时间,甚至可能缩小冠脉管腔直径。外科手术可能导致病人的高凝反应,这源于血小板数目和功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减弱、天然抗凝物质(蛋白C及抗凝血酶Ⅲ)减少以及促凝物质(纤维蛋白原、Ⅷ及von Willebrand因子)增多。上述变化可能会增加术后冠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此外,在血管外科手术中,缺血再灌注所产生的活性自由基也可能损害心脏。

    尽管心肌缺血与心脏不良结局之间存在整体的联系,但是缺血时间及严重程度似乎是更为突出的因素。Landesˉberg等 [2] 观察表明,在非心脏手术后出现或不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的平均缺血时间是21min/h与1min/h;这些不良心脏事件也伴随着心动过速。其它资料 [3] 也显示,非心脏手术的高危病人术后ST段压低时程超过30min者往往伴随着心脏的不良事件发生。

     2 术前处理

    2.1 相关学科会诊 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时,在完成对心血管风险的评估或(和)冠脉血运重建术(冠脉搭桥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后,应该了解病人的心脏目前是否处于最佳状态,这往往需要相关学科尤其是心脏内科医生的参与。在获得必要的会诊信息后,麻醉科医生才有可能对病人实施最为适合以及安全的麻醉方式。

    2.2 围术期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的应用 心动过速和围术期心肌缺血关系密切。有证据显示:控制心率,尤其是应用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能够有效地减少心肌缺血,从而改善高危病人的心脏结局。

    对于危险病人,在术前应用单次剂量的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能够明显降低气管插管时的缺血事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69 字符